第222章 西安龍首原(第2/3頁)

烏篷船已經從淮河跳到黃河上,沿著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水繼續前進。

很快進入了陜西省地域。

陜西省是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和隔壁的河南省都是黃河流域的重要城市。

劉伯溫這一路上粗略看過不少城市,給他的感覺從一開始的新奇到有點暈,不是很能分清哪裏是哪裏,很多都是一樣的高樓大廈。

而且,他似乎能夠領悟到一個新的詞匯——環境汙染。

不論是百年千年樹木,還是破壞嚴重的河溪,亦或是動物種類,現代和明朝的差距真不小。

作為一個風水師,看見風水寶地因環境破壞而破壞,心情不是那麽美妙的。

葉璐給予的解釋:“政策錯誤和經濟發展過猛的後遺症。”

孟婆微笑補充:“山不在高,有龍則靈,以後會一點點修復的。”

在陜西省西安市,劉伯溫看到有些眼熟的明城墻和自己布置的風水陣,眼中生出幾點懷念。

西安市十朝古都,這還不計算王莽等朝代,漢代稱‘長安’,古地勢有北面形似北鬥七星,南面形似南鬥六星,山水俱全。

市內文化古跡的保留完整得感謝一下祖龍秦始皇,正是兵馬俑的及時發現,讓西安成為華夏名山,上面撤了很多命令。

西安市附近帝王陵墓72座,包括其中祖龍秦始皇的陵墓,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等,還有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等古建築700多處,全國保留最完整古跡的古都之一。

隔壁的鹹陽市和同屬於中幹龍脈的河南洛陽當然也是千年古都,而葉璐挑了西安市的重要原因,劉伯溫對這裏的龍脈算是最費周章的。

劉伯溫十分坦誠:“除去西方市秦陵和鹹陽市的乾陵主墓這兩個,其他能發現的,我全都動過了。”

秦陵,秦始皇陵,華夏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裏處的驪山北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裏面肯定珍寶無數。

劉伯溫當然也想進去探一探寶,但陵園外圍的墻垣已經讓他禿頭,先秦古卷《六甲天書》pk秦始皇墓陣,秦始皇的墓陣完贏。

只能撤退。

至於乾陵,最有名當然是唐高宗李治與女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陜西省鹹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裏的梁山,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

唐朝是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其他皇室陵墓都被盜成了篩子,墓裏的一幅畫或一幅書法,都有可能是華夏國寶級財產,還有金銀珠寶無數。

和秦始皇墓一樣,從古代到近代不知道有多少盜墓世家、皇家、兵官企圖去挖掘過乾陵。

例如唐末黃巢帶領四十萬起義軍盜挖乾陵、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組織軍隊發掘所有唐朝皇陵、民國初年的軍閥孫連仲領著一個師利用□□大炮開山、古跡破壞者郭沫若一直在申請挖掘乾陵……

但他們全部都失敗了。

劉伯溫:“唐朝風水前輩袁天罡和李淳風把這個墓的選址選絕了,他們把乾陵選在了梁山,不僅陣法布置得漂亮,肯定參考秦朝梁山宮遺址的布陣痕跡,還借了秦王眾宮殿和中龍脈的地利。”

乾陵在中龍脈上,秦始皇陵也在中龍脈,但後者明顯更膽大包天,修在秦嶺主支脈上,萬事過不猶記,可對方似乎並沒有這個顧忌。

其實到了後期,劉伯溫對乾陵也有計劃的。

但已經和朱元璋離心,再加上不久發現西方之事,更加歇了心思。

葉璐把烏篷船收起來,和劉伯溫孟婆他們一起飄向了西安古城。

西安和鹹陽兩個相鄰古都密不可分,本身的存在就是風水寶局。

秦朝建都鹹陽,鹹陽在九 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鹹陽,把渭水當銀河,以各座宮殿比作星座,形成眾星拱辰的格局。

而劉邦在鹹陽東南建造新都,於秦嶺以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型水口,創造新格局。

唐朝在東北龍首塬高阜上新建了大明宮,又在城內修建了興慶宮,以南北禦道——朱雀大街為中軸線,東西兩邊各有54個坊和一個市,形成對稱格局。

……

因此,葉璐在兩個城市都布置了陰兵陣,又以西安為主。

此時此刻,因陰兵借道的緣故,街道上的人都不多,千萬別小瞧國民的智慧,他們從中發現很多規律。

第一,陰兵出現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葉、酉、戌、亥有關。

對應分配,申時酉時金行最旺,演時卯時木行最旺、子時亥時水行最旺,巳時午時火行最旺,醜時辰時未時戌時土行最旺。

順天時而動,相地利而為。

陰兵的出現時間,城內環行地區,東南西北四個地點,學習巷朱雀街……全都是有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