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王*湯姆蘇*莽(第2/2頁)

不屬於華夏本土文明。

明教是在唐朝時傳入的,當時僅次於佛派信仰,卻又在唐朝後期受到致命的打擊,流落到西域,也就是甘肅新疆一帶。

一個以世界末日為核心的外來信仰,天天只想著怎麽在華夏造反,這也許是明教永遠比不過佛的原因。

從北宋末年起,在浙江、江西、安徽等地,都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也有寫明教領導方臘起義的故事。

他們最輝煌的事件也就是明朝了。

葉璐嘆了一句:“西方文明啊!”

劉伯溫已經陷入回憶中:“直到我到了長安,找到西漢末年的一處古跡。”

葉璐點出一個關鍵人物。

“王莽。”

王莽,一個前半生是爽文男主的角色。

他青年時期,謙恭儉讓,禮賢下士,是個能人之士,卻又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乘機竊取大權,自己當了皇帝。

王莽這個人幹了很多室匪夷所思、解釋不通的事。

第一,宣楊社.會主義制度。

把土地歸國有、再平均分配,由官方參與計劃經濟和國商專賣,制作很有藝術價值的新貨幣,建立完整的貸款錢莊體系,強迫國民勞動、廢除奴婢制度、消滅不勞動者……

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當然很熟悉,根本就是華夏當今時代的建國初期的基礎核心制度。

第二,王莽時期把一天100刻的古計時法修改為一天120刻的新計時法,出現類似新莽銅卡尺這種和當代遊標卡尺差不多的工具,把國外在遊標卡尺的發明推遲了一千年。

第四,淩亂改官制和地名,比如前隊後隊左隊右隊,在河西走廊設有張掖、武威、酒泉、敦煌等四個郡,把齊郡叫濟南,符離改符合……他個人不太有文學素養的樣子,而且造成當時地名混亂。

第三,封建古代的女性在衣著住行方面有很大的束縛,但王莽妻子可以穿一條可以露出膝蓋的短裙見客,這個在《漢書·王莽傳》裏有記載。

葉璐:“……”

在古人看來,王莽簡直是個瘋子皇帝,幹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滑天下之大稽。

換現代人看來——他可能是個穿越者,而且是在改.革開放時期穿越的,連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都無法科學解釋王莽*湯姆蘇的腦回路。

劉伯溫有和王莽一樣的機遇,但他沒有王莽一樣的男主心,他深有感觸道:“在長沙古跡中我幸運窺得了一次天機,見到一些片段。”

這也是他及時收手、和來自西方明教決斷的原因,華夏有禍出自西方。

朱元璋自然不肯放棄,多次向劉伯溫詢問天機,所以他在臨時前整理了一些有助於明朝的信息給朱元璋,這跟史書記載相同。

當然——這些遠遠不夠,他還必須得死,不然就會生不如死。

死不是明太*祖幹的是,是劉伯溫自己然後親人幹的,所以他拒絕一切藥石,朱元璋在這一點上,替劉伯溫在野史中背了幾百年黑鍋。

明朝的很多大方向政策,包括重修古跡和對西方的態度,肯定和開國元勛劉伯溫有關系。

明初破壞華夏靈地和古跡太多,整個明朝期間的確遭遇了很多天災。

至於明朝的滅亡,主要原因還是人禍。

葉璐若有所思:“人不可能踏入兩條相同的河流,未來片段終究只是片段而已。”

主神窺得的未來片段大概有幾十種。

若全部都必須成真,那世界末日也不用躲了,不如早死來的幹脆。

葉璐清了清嗓子,提高聲音:“不知劉先生可否助我重新復蘇華夏龍脈,將功贖罪?”

“願效犬馬之勞。”劉伯溫猶豫了一會兒,他似乎別無選擇,行了一大禮,“敢問主公姓名?”

“姓葉名璐,無字。”

新財產這麽容易標記,葉璐把自己恢復到閻王爺的形象,又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再給了劉伯溫腦子硬塞了一本《六甲天書》相關書籍,和他一起離開了這座地下積石流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