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道觀寺廟(第2/2頁)

經常有這樣的新聞,上頭柱香者“燒”出了200萬元或500萬,祭獻頭爵酒者則掏出8萬元,寺廟道觀真的很會做生意。

而商人真的很信這些。

今年,全國各地的寺廟道觀都不敢在這麽商業化和市場化。

燒香本是一種拜佛、敬神的表現方式,但在佛界道界並沒有燒第一炷香的說法……第一個人去的,自然是第一柱香。

某禪師:“虔誠最重要。”

某道長:“虔誠最重要。”

在張媛媛和申道長的帶動下,且那種大規模宰殺遊客和信眾的手段一個個消失,寺廟和道觀變得清明風正。

張媛媛已成為佛派傳承頭一人,申道長獲得道派方丈的名號。方丈是道教固有的稱謂,佛教傳入華夏後借用這一俗稱。

各地不僅有上香和祈福活動,而且開展了連續八日的道學和佛學講議大會,希望從億萬國民中,找到些有天賦的道學和佛學苗子。

網友A:“和尚到士更看得順眼了。”

網友B:“XX道觀自認為道力不夠,不再賣假符??!!光明正大說假符好意思嗎?!!”

網友C:“坐標京都,元宵節前每日限量100個免費平安符,先到先得。”

網友D:“祈福求個平安而已,禪師說萬事掌握在自己手中,善惡自由報?”

網友們:“感覺咱們國家的寺廟和道觀突然高大上了很多有木有?”

山海市孤兒院,院長沒有帶著大家去寺廟上香,而是在家裏自己過。

盡管庭院的地面堆滿著各種煙花炮屑、煙頭、糖果紙等垃圾,也不可以掃地。

院長決定今日主吃年糕和雲吞,上啥上下下全部人參與,包括想偷懶回屋的“金大腿”葉璐,也被院長抓住。

“過個年圖的就是熱鬧!”

“……”

甜味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紅棗、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還有清淡的黃米年糕,直接蒸出來可吃,孩子們更喜歡沾上蛋清油炸的或者切片炒的,湯中都不放過。

比起制作過程繁瑣和要求高的年糕,包混沌才是真正全民參與。

阿姨們和院長負責和面做雲吞皮兒,準備了肉、蛋、海鮮、蔬菜等不同的餡,葉璐領著一幹小屁孩們折騰,包出的雲吞五花八門,很多人臉上頭上身上全是面粉。

孩子們創意無限,但基本上都會廚藝,除去幾個5歲以下的。

晚飯簡單煮熟以後,雲吞沾著簡單的醋、蒜末、香油醬料,可能由於有自己的參與,味道是真的不錯,鮮美可口。

“新年快樂!”

正月初二,狗日,是回娘家和祭財神經的日子。

全國各地不少商鋪很重視,按照規則,準備有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祭品,在備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等的不同的財神雕塑面前,祈望自己能發大財。

院長也很重視這個,在一張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寫上“出入平安”“招財進寶”等吉利話,孤兒院的所有門頂上。

整頭豬羊可以不備齊,但豬頭羊腿雞鴨紅紅鯉魚可備齊。

葉璐:“……”

在華夏神話當中,盡管財神有跟n多不同身份,可財神的出現難得很晚,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由來分完為道派和民間信仰倆部分。

葉璐望著孤兒院院長祭奠的財神趙公明,這是乃家喻戶曉的神,可在北宋以前,財神趙公明應該算是五方瘟神之一。

“……”

遠古神話過後的歷史人物太多,他們都活在國民的信仰中,瘟神財神都屬於國民對其身份的願望,或者道派封神,瘟神財神都差不多。

忙碌的主神葉璐沒有時間去世界各地搗亂,於是一片和平,國民們心系戰士,往世界各地的醫院裏送上去不少食物和年禮。

禮輕情意重,禮重不敢收。

醫院裏成堆的荷包香囊溜溜球玩具車祝願卡臘肉泡菜混沌等東西,讓戰士們哭笑不得的同時,心裏暖洋洋的。

收到禮物最多的還是黑白團子樂樂,他有上千套精致的竹玩具和喵玩具。

“嚶嚶嚶。”

似乎不太和口味。

高姜在不斷摸索中發現,古老巫術和民眾信仰有密切的聯系,信仰可以大幅度提升祝由術,於是官方不再阻止這種積極的民心行為,甚至加以鼓勵。

億萬民之所向。

初三,豬日,也叫赤狗日或窮鬼日,易招瘋狗上門招惹的日子。

小孩們不能在外面活動,留在家中避免遇上兇神惡撒和餓鬼。

在年初三,家家戶戶把門神紙燒掉以後,可以開始經營生意和工作,且把拿起掃帚把家裏的垃圾徹底幹凈地清掃出去。

這日剩余的時間很閑。

衛生大掃除以後,葉璐終於可以不跟著院長參與各種祭拜和廚藝活動,安安靜靜回房間作“新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