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4頁)

王麗英臉上漸漸從似懂非懂開始有些了然,傅崢也沒嫌棄,繼續耐心地解答了好幾個問題,直到王麗英完全搞明白了這個遺贈撫養協議。

她的眼睛果然全亮了,一個勁道:“這個好,這個好!法律真是好!還有這種規定!我想要的就是這個!”

“不過,剛才我就想說了,不管是訂遺囑進行遺贈還是簽訂遺贈撫養協議,王阿姨你也得問問陸峰的意見,否則遺贈他可以不接受,遺贈撫養協議是個合同,就更需要雙方協議一致了。”

兩個人又和王麗英確認了不少細節,這才決定事情一件一件處理,先把名譽權糾紛這個事給調解了,再叫上陸峰好好談談。

如此一遭,終於這案子有了眉目,再走出王麗英家,寧婉也總算松了口氣:“還算運氣好,懵對了!這樣陸峰就不用背負莫須有的罪名擡不起頭了。”

寧婉說的挺謙虛,但傅崢卻知道她並不全是懵的:“剛才那麽說,有幾成把握?”

寧婉愣了愣,既而就有點欣賞傅崢的孺子可教來:“大概八成把握吧。”

“你經手的社區案子還少,但社區裏每個居民其實法律知識都不太健全,很多人對法律的偏差性理解或者誤會可能會讓你嘆為觀止的。案子做的多了,有時候就能以他們的視角去想問題了,偶爾這麽代入一下,辦理案子起來反而順利很多。”

寧婉想了想,回憶道:“我以前還遇到過當事人,覺得只要自己不知道某條法律,就不知者無罪的;還有覺得法不責眾的,大家一起犯法幹一件事,只要人夠多,法律就管不了。”

“所以基層普法其實還任重而道遠。”她笑笑,“也因為這,才需要社區律師吧,每個案子潛移默化去改變一些大眾的觀點,定期開辦普法講座去掃盲,雖然錢不多事很繁瑣是真的,但真正能幫別人切實解決問題的時候,那種自豪也是真的。”

寧婉說著就看向了傅崢:“現在是不是覺得渾身輕松?很有成就感?”

寧婉也沒等傅崢回答,只是活動了下頸椎,猶自看向了天空:“我剛被派到這裏的時候,其實也怨天尤人過,也看不上這工作過的,覺得律師應該像電視劇裏那些光鮮的形象一樣,足夠精英,只處理幾千萬幾個億的標的額的案子,每天嘴上說的都是別人根本聽不懂的行話,郵件全是中英文雙語的,接觸的也都是企業高管或者行業尖端人物。”

“可後來我知道,這些電視劇的律師,雖然確實存在,但這些律師行業的金字塔頂端,也只服務人口裏百分之二十的上層,全國百分之七八十普通群眾的法律糾紛,確實非常缺好的基層律師,但基層律師太窮了,大部分優秀的人都不願意幹這個基層的活。”

寧婉看了傅崢一眼:“我們現在處理的雖然看起來真的是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關系的卻可能真的是別人的人生,所以這麽一想,是不是覺得自己在做的小案子也一下子偉大了?”

傅崢是個很高傲的人,即便留在社區,也更多是抱著不服輸的心態,但捫心自問,打從心底裏,他並沒有多看得上基層律師,以往的經驗來說,基層充滿了畢業院校不夠優秀、履歷不夠好的法學畢業生,能力不行,但每天哀嚎懷才不遇。

寧婉這種經驗豐富思維活躍辦案靈活,每天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不需要別人洗腦,還能自己給自己大灌雞湯,窮,且努力繼續窮著的,傅崢還真是第一次見。

有點新奇,也有點佩服。

一直以來,在做了那麽多年商事後,傅崢一度覺得自己失去了對法律工作的熱情。

商事非訴領域對他而言不再充滿挑戰,按部就班,用過往的經驗完全能處理百分之八九十的問題,剩下的那百分之一二十,稍微動動腦也能搞定,這狀態其實非常穩定――有好的案源,有好的口碑,然而傅崢卻覺得隨著日子的推移越發提不起勁來,好像完全感覺不到初次從業時法律的多變和美妙來。

然而跟著寧婉處理社區案件的這些天,他卻漸漸覺得,以往那種對工作的期待和熱情重新被點燃了,社區案件就好像一盒巧盒力,你不知道下一顆會拿到什麽奇怪的口味,因為不到最後,你根本不知道案子會是什麽走向。

這樣想想,倒還挺刺激的。

他側頭看了一眼寧婉,因為沐浴在陽光下,她周身像是都在發光,加上無法否認的膚白貌美,確實稱得上耀眼,初見時為此傅崢也先入為主覺得她是個小心眼的花瓶,但這一刻望著寧婉的側臉,傅崢卻有些暈頭暈腦的想起來,自己正在裝修的別墅裏確實缺個花瓶了,房子裏放點花挺好的……

寧婉回了辦公室,剛給陸峰打電話約了時間當面溝通,然後去了趟洗手間,結果剛出洗手間門口,竟然被肖阿姨給截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