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3/7頁)

姜蕓:“也不是絕對的,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萬一天上真的掉個餡餅,而你沒接住,那多懊惱啊。反正我看著,有文化的總比沒文化的要好。前些年鬧得那麽厲害,可現在城裏不還是在印雜志、報紙?這不都是有文化的人寫的嗎?”

楊晴沒想到姜蕓居然有這樣的見識,驚訝得不行。

姜蕓微微笑了笑,“我這都是在報紙和雜志裏看到的。鄭知青讓他爸媽寄來一些,你也可以看看的。”

楊晴就跟她道謝,兩人帶了工具說著話一起回去。

姜蕓和她先去了知青點,她要去看看菜畦。

因為靈泉的功效,她家的番茄已經結了小果,再過些天就會長大成熟。

福爺爺和小哥倆還有姜家幾個小孩子正在那裏修理外面的籬笆樹。

他們想夾出一分地的範圍來,但是需要不少棍子,這得慢慢攢。姜蕓就想了辦法,把不走人的那一面直接栽一些荊條、荊棘、野生的花椒、野枸杞乃至一些楊樹、槐樹等的小樹苗。

他們只需要刨一長排樹坑,然後填進去正常的泥土,再把樹苗苗栽上即可。

反正有靈泉金手指在,這些樹苗都會活下來的。

這不,才幾天功夫,這些樹苗已經舒展開,枝枝蔓蔓地交錯在一起,差不多可以阻擋外人隨意進出了。

看到她過來,孩子們都歡快地叫姑姑。

姜蕓笑道:“中午在這裏吃飯,姑姑給你們做大蔥炒雞蛋。”

大蔥炒雞蛋和韭菜炒雞蛋是完全不同的口感,一樣好吃下飯。

孩子們歡呼起來,“吃大蔥炒雞蛋咯。”

雖然不能隨便吃肉,但是雞蛋也非常好吃啊!

尤其沒有激素不喂藥,純粹吃粗糧野菜,喝靈泉水的母雞下的蛋,好吃得讓人做夢都是香甜的。

姜光熠開心地道:“姑,你什麽時候讓你們家貓大王再去抓魚啊?”

姜蕓眼睛彎彎的,“那得它自己樂意呢。你娘讓你在家裏守著,你也不喜歡是不是?”

姜光熠一想也是,貓大王有抓魚和不抓魚的自由,不能因為他們想看,它就去抓。

聽別人的話,那還是大王嗎?大王肯定是自成一派,不受人指揮的。

有鄭畢臣和任向成幫忙澆這裏的菜,姜蕓和福爺爺不用管。忙活一會兒,姜蕓就領著孩子們回家做飯。

自從姜蕓帶著小哥倆回了一趟娘家,之後孩子們就親密起來。

大舅家四個孩子,姜光輝今年13虛歲,已經考上初中讀初一,慧玲9歲,弟弟姜光熠6歲,小弟姜光明4虛歲。

二舅家兩個閨女一個小子,老大玉玲7歲,老二愛玲4歲,小子光亮還沒滿周歲,沒斷奶不會走路還需要人看。

慧玲和玉玲是女孩子不用下地也不需要出門撿柴火,她們就在家裏看孩子、收拾院子、喂雞,幫著大人做飯。

幾個小子年紀也不大,幹不了什麽,但是他們閑不住。以前喬美英不許他們過河去紅豐大隊那邊玩兒,現在他們不管了,姜光熠帶頭,姜光明、姜愛玲,再加上二大娘家小孫子,呼呼啦啦地整天去找小哥倆玩兒。

喬美英知道以後還私下裏教育,結果小孩子怎麽可能聽話,答應得好好的,但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剛說完一眨眼就不見了人。

後來,喬美英也沒轍,隨便他們鬧騰去。

因為幾個小子有時候就在姜蕓家吃飯,丁桂梅還讓李桂芝送了一些糧食,免得把閨女家吃空了。

而小哥倆也不偏不倚,如果和他們一起吃了雞蛋,就會讓他們捎兩個回去分給在家的慧玲和玉玲,誰要是偷吃了,以後就不帶他玩!

所以姜光熠饞嘴,也不敢偷吃小哥倆給姐姐們的雞蛋,保管好好地送到她們手裏。

慧玲和玉玲就更喜歡兩個小表弟,慧玲還悄悄給小哥倆縫個口袋,栓上麻繩,讓他們背著,這樣如果有什麽小玩意兒就可以放進去了。

姜蕓看他們處得好也高興,反正家裏有雞蛋,糧食也夠吃的,她就變著花樣給孩子們做好吃的。

如今,這些孩子說起姑姑來就跟小哥倆說姥爺似的,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跟夢一樣呢。

前天姜蕓把自家的花生拿去炸了幾斤油,丁桂梅也讓李桂芝送來兩斤,所以現在她家吃油還是可以的。

小孩子們童年的時候多吃點好的,以後長大了,一輩子都值得回味呢。

正做飯的時候,鐵頭和柱子一起過來送柴火。

小海立刻跑出去看,他也不用稱重,就自己掂量一下,只要自己拎著費勁就是夠了,然後喊小河拿兩個雞蛋。

以前都是小海小河自己去撿柴火,可他倆還小,背不動,而且撿柴火多浪費時間呢。

他們還得隔幾天去趕集賣雞蛋,還得照顧雞雞鴨鴨,還得幫老婆子們記賬,就不想去撿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