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2/3頁)

“是出了什麽事?”穆安之忍不住問。

“因為一樁案子。現在去翻史書,書上也是寫孝敬皇後出身瑯琊王氏,她當年入宮的確是以王氏女的身份。不過,只是王氏旁支,那個旁支也不在瑯琊,而是在陜西一戶小戶人家,那戶人家姓王,據說祖上是瑯琊王氏遷到陜西的分支,後來家中富裕,給子弟捐了個官,那王大人熬到四十歲,在瑯琊做個七品知縣,因都姓王,便聯了宗。孝敬皇後初入宮時位份亦不高,但她為人精明隱穩,再加上運道不錯,生出先帝長子,且擅逢迎,為人頗有心機,慢慢的位份便升了上去。再加上孝睿皇後過身,先帝一向鐘愛鄭王,對於她而言,後位僅一步之遙。”

“但當時,二皇子生母戚貴妃出身豪門戚國公府。”郡王妃道,“你明白嗎?那不僅是後位之爭,也是儲位之爭,帝位之爭!”

“柳家卷了進去?”

“你與東宮之爭,凡朝中大員國中豪門,哪一個能置身事外?”

“也不是一開始就……”穆安之想說,跟著我的都是跟我亦友亦臣……都是有交情的。

郡王妃道,“都一樣,你覺著依附我們柳家的都是沖著我家權勢來的?”

“不是這意思。”穆安之立刻否認,而後道,“主要是幾乎所有提及柳家的人,都是一幅柳家當年權勢滔天的模樣。”

“沒那麽誇張,論家族悠久,沒有哪個家族能及唐家。可唐家不掌兵權,還時不時就會出現一兩位瞧著笨笨的,故帝室放心。豪門也有興衰,但自靖南公柳扶風之後,柳家每代家主都稱人傑,與帝室同長,就顯的煊赫了些。可哪個家族不願意子弟出眾呢?已經在公府侯門……”郡王妃搖搖頭,“不說這個了,當年孝敬皇後與戚貴妃後位之爭,引出一段案子,先帝帶諸皇子秋狩,二皇子被一頭猛虎驚了馬,摔下來,摔斷了腿,從此不良於行。負責秋狩護衛的是禁衛軍,殿下大概也聽說過,柳家掌禁衛多年。”

“這件事豈不太過蹊蹺湊巧?”

“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偶然,可柳家與鄭王、二皇子皆無幹系,何況,即便柳家真支持大皇子,也不必往自己身上潑臟水。柳家便是一張百嘴都說不清,因為孝敬皇後很快提出鄭王與我的親事。父親心中非常惱怒,我繼而與紀皓定了親事,也算避了嫌棄。但緊接著,鄭王便定了戚公府嫡出的姑娘為正妃。”穆安之神色微震,想難道為了帝位,就要做到這種地步嗎?

郡王妃的眼眸洞悉人心,郡王妃道,“只要正經拿出腦袋來想一想,二皇子出事,受益最大的便是鄭王。但未來的帝王人選關乎到一個家族幾十年的興衰,命運的關鍵時刻,有多少人會講情分。鄭王妃之位便是孝敬皇後鄭王一系與戚國公一系的和解,鄭王妃這位,便是和解的條件。”

“戚國公府原就是二皇子在朝中最大倚仗,戚國公府都認為這只是意外,此事就此揭過。孝敬皇後登上後位,戚貴妃在宮中郁憤而終,二皇子向先帝要了雍城為封地,從此離開帝都。但這件事情並沒有完,孝敬皇後的老家就在雍城治下的一個小縣城,二皇子指名要雍城為封地時,孝敬皇後便百般阻攔,不怕告訴殿下,當時二皇子求到我母親,我母親是先帝的長姐,在皇家還能說得上話,她與諸皇子的血親是一樣的親疏,她也很憐惜二皇子斷腿之事,就替二皇子要到了這處封地。”郡王妃雙眸冷冽,“二皇子這一去,便把孝敬皇後的老底子都掀了出來!”

“什麽瑯琊王氏的分支?當時先帝采選妃嬪,各地方舉薦的都是官員女子,王氏也在遴選之例。但,那王縣令是個有自知知明的,品度女兒的相貌手段,再算算自己官位,即便有幸入選,怕也不是有造化之人。這王縣令眼光非常不錯,王姑娘性情急躁無甚心機,但王姑娘身邊的一位侍女相貌上乘且性情沉穩,聰明卻不外露。王縣令便收這侍女在膝下,頂了王姑娘的入選之名。這就是孝敬皇後的來歷,她並非官家女,原是憑人買賣的奴婢出身。”

穆安之不予評價,“可即便如此,孝敬皇後在宮中多年,且育有大皇子,沒功勞也有苦勞,她向先帝陳以內情,哀求認錯,未必會追究此事。”

“對。先帝的確沒有追究。這裏面又發生了許多事,二皇子難釋墜馬心結,更因貴妃之死積憤已久。”郡王妃至今說及前事猶是忍無可忍,“二皇子墜馬之事是孝敬皇後做的生平最愚蠢之事,這個蠢婦,她犯了大忌!自來權勢相爭,你若真有把死對頭滅族的本事,旁人也只有服你。可如她這般,令二皇子摔傷致殘,二皇子只要是個男人,絕咽不下這口氣!”

“孝敬皇後登上後位大概是非常得意的,她再度有妊,產下了一位小皇子,這就是先帝十皇子。在十皇子滿月酒時,二皇子袖中暗藏魚腸劍入內慶賀,一劍殺了十皇子後,自己也飲劍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