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二二九章

穆安之差使不忙,倒是李玉華每天神采弈弈的張羅施粥賑災的事,穆安之發現,婦道人家的事還頗有幾分門道。銀子怎麽用,用在哪裏,要買哪些東西,李玉華還在家裏開了個小會。

來得人很是不少。

慈恩會的章程原是當年明聖皇後定下的,歷代都是皇後、太後主持,如今藍太後管著慈恩會的事。不過,藍太後也不可能親歷親為,大都是聽下頭回稟。因慈恩會涉及銀款之事,還有數位宗室、夫人做監察。

先時穆安之沒差使,藍太後就把慈恩會交給孫子練練手,也省得閑著無事。後來便讓李玉華代管,這是藍太後的私心,想著李玉華年輕,再加上少時在鄉下老家長大,雖則人聰明伶俐,可有些功課,沒經過就是沒經過,藍太後給了李玉華一段補習的時間。待慈恩會的事李玉華熟了,藍太後三個孫媳,總不能太過偏心,便將二皇子妃與太子妃也拉到慈恩會,有什麽事叫著三個孫媳一起,一碗水端平。

不過,太子妃二皇子妃婚後很快有身孕,生孩子比慈恩會的事要緊的多,倆人都忙著懷孕生子,最終還是李玉華管的多些。

何況李玉華本就愛出頭管事,大家也便隨了她。

自從皇子妃們加入,鳳陽長公主便把手裏的一宗事讓兒媳方氏接手,永定侯夫人也把自己在慈恩會的位子讓給長媳唐柔然,余者紛紛效仿,也是想著孩子們長大了,該讓孩子們多在一處聚一聚說說話。

是的,慈恩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便是社交功能。

能在慈恩會擔個監察職位的,都是帝都一等一的女眷。藍太後鳳陽長公主都看李玉華不錯,便是因為李玉華能在慈恩會站住腳,她還能張羅著大家夥做些事。這就很不容易,何況李玉華是真的用心做事,也有些閑言碎語說她邀名兒、愛顯擺什麽的,只是私下絮叨,沒人敢說到明面兒上來。

如今長輩們退居二線,太子妃家的小皇孫昨兒個咳嗽了兩聲,太子妃一向拿兒子做命根子,非但宣了太醫,從昨兒開始就自己不錯眼的看著兒子,這慈恩會的事,她就請了個假。

二皇子妃性情柔順,一向不爭這個,如今城外流民的事,也是李玉華第一個告訴藍太後的,故而這會就是李玉華在自己家裏主持。

藍國公府的大少奶奶說,“現在城裏糧價飛漲,每石米就要八百錢,漲了兩三倍,娘娘,咱們這銀子,雖是買粗糧,怕是不能按往日價算。”

唐大奶奶也有此擔憂,李玉華道,“這只管放心,朱家世代做糧草生意,咱們一直是在他們那裏買米買糧,他們的價錢一向公道,我打發人問過朱閱,她家的糧食是自湖廣運來的。湖廣糧價浮動不大,還是以前的價格。”

雲章郡主道,“咱們東穆地方大,其實哪年都有受災的地方,以往倒沒見糧食這樣瘋漲。”

二皇子妃點了點頭,她們都是主持內闈的女眷,對米價糧價要比男人更敏感。

第一次參加會議的嘉悅公主有些不解,“三嫂,既然朱家的糧食便宜,大家夥為什麽不去她家買糧呢。”

李玉華道,“他家是做大宗糧草生意,並不零散賣。帝都糧食突然漲價,朱家的存糧也被上門求購的糧商掃蕩一空。其實,哪裏就真缺糧了,無非就是有人放出風聲,令百姓惴惴不安,再加上商家屯糧的多,賣糧的少,這樣下去,糧食還要漲。”

嘉悅公主有些明白,“想來這也算囤積居奇了。”又問,“這樣的事,朝廷不管麽?”

“積年的大糧商一般不會這麽幹,就像朱家,他們經驗豐富,知道這事長久不了,也招朝廷反感。銀錢的事該戶部管,戶部出手也就三兩天的事。別忘了,有常平倉呢。”李玉華是穆安之給補的課,自來帝都發現自己學問不夠用,李玉華每晚都跟著穆安之念書。穆安之以前也沒當過先生,他是自己少時學什麽就教李玉華什麽。

雖說穆安之給唐學士灌輸了不少仁義禮智信,可皇子該學的,也沒有不教。穆安之挑撿著實用的,從官制一直講到民生,從歷史一直說到當今,有許多學問,穆安之講著講著都能發現自己不足,或是查資料或是請教旁人,再繼續給李玉華講。

所以,李玉華隨口便說了常平倉。

常平倉的糧食就是用來平抑糧價的。

說過買糧買藥施粥舍藥的事,楚夫人就先走了,她是楚世子夫人的兒媳婦,年紀與鳳陽長公主相仿,按理也該把慈恩會的事交給自己兒媳的,奈何兒子迷戀一位歌姬,堅決不染二色,楚夫人氣的不行,寧可兒子打光棍也不能讓歌姬進門。每次慈恩會聚會,看著滿屋大姑娘小媳婦,一個個的都是清白好姑娘,楚夫人就既羨慕又傷心,再加上她上些年紀,也不是同齡人,便不多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