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鳳兮公主(4)(第2/4頁)

銘瑄帝頓了一下,緩了口氣,“有盛衍看著,許家日後不敢輕待你。”

清若揚了些笑意,“若女兒想入朝呢?”

銘瑄帝沒說肯定也沒說否定,只是帶出笑容,覺得她孩子氣任性,“入朝可不是你現在這般的玩鬧,由著心情來。”

銘瑄帝是個盡職盡責的好皇帝,自他登基之後兢兢業業,對後宮並不熱衷,到現在膝下公主只鳳兮一人,健康長大的皇子也就六個。

穆清若的記憶中銘瑄帝和陸南儀是政治聯姻,夫妻幾十年相敬如賓,陸南儀心中有他,但更多的是做好自己作為皇後的本分,從不逾越。而銘瑄帝,有位心頭痣,只是福分薄,在銘瑄帝還未登基之前便因病去世,也未留下兒女。銘瑄帝一門心思撲在治國上,對後宮關注頗少,倒是對膝下孩子都盡到了作為父皇的本分。

第二日清若到飛鴻居分別見了懸賞的頭三,她依舊是男裝打扮,並未表露身份。

最後定下兩位謀士,一個四十一歲的蘇呈禾,一個二十七歲的李子木,兩人在洛安文士圈子裏都比較有名,一個號江淮先生,一個號早樹先生。

四十一歲的江淮人生故事自然更精彩一些,他出自江南,輾轉到洛安光是路途上的故事都已經寫成書在洛安流傳。

早樹年幼一些,出生就在洛安,二十七歲就在洛安圈子裏揚名顯然是有真本事的。

這兩人清若沒安排和先前的謀士住在一起,而是讓夕瑤給他們單獨安排了院子。

兩人不知清若身份,但既已認下成為這人的謀士,對她的稱呼也就改成了主公。

清若讓他們先收拾休整,什麽也沒吩咐便帶著夕瑤金晨回了宮。

半月後,華中河道多段堤壩崩塌,華中大面積洪災,過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的奏折傳到朝堂,銘瑄帝在早朝上大發雷霆,並當即欽點了官員前往江南賑災,安置難民。

災情緊急,銘瑄帝沒給緩沖時間,早朝過後被欽點的官員便抓緊時間回家收拾準備出發。

這次前去賑災的不僅有文官還有武官另外帶有太醫,難民太多,很大可能帶發難民暴動,除了調當地護衛隊之外,朝廷這一趟自然有軍隊一起出發。

只是分成兩隊,一隊輕裝騎馬先行趕去江南了解具體災情反饋朝廷也為後續的賑災做準備,帶著軍隊的自然不可能同樣快速前行只能壓後行徑。

前行的隊伍明面是皇帝欽點的賑災官員,裏面隱著神策軍,神策軍一方面配合賑災,另一方面要去調查。

華中堤壩每年都有撥款修繕,往前十幾年從未發生過這般大面積的洪災,今年華中的降雨量同去年相比並未增多,為何堤壩會多段崩塌,肯定是堤壩修繕這一塊出了問題。

銘瑄帝重視民生,登基後農民賦稅減了兩次,像是洪澇災害,雪災這些自然災害每年都要往國庫撥錢到各地進行預防。

出現這樣大面積的洪災,難民人數眾多,一時極有可能引發難民暴動,讓鄰國有可趁之機,二是天氣炎熱,大面積的洪災有死亡會引瘟疫,瘟疫的可怕不言而喻。

銘瑄帝對這事高度重視,他要最短的時間內控制局面,得出結果。顧淮郅這一趟出來帶的人都是神策軍裏的天字輩。

一行人出了洛安便快馬加鞭往江南趕,中途並未過多停留,只以幹糧當晚膳,趕路途中在馬背上就著水解決。到了寅時才進入驛站休整,跟換馬匹,所有人員休息兩個時辰之後用早膳繼續上路。

隊伍裏有一兩個年紀大的官員,受不了顧淮郅這樣的趕路節奏,第二日早上趕路途中便病倒了。

出了這樣的大災,華中的官員也知道朝廷肯定要派人前去賑災調查,現在是雙方都在搶時間,顧淮郅一個時辰都不想耗費。

直接把兩個病倒的官員連從隨從扔下,讓他們自行趕路去下一個驛站養病跟著後面的隊伍。

也就是這麽一折騰,負責盯隊伍人員的神策軍這才發現了隊伍人員不對。

這一行人所有人都是騎馬,欽差、太醫、皇上欽點路上保護的羽林衛、這次出來的神策軍一半隱在隊伍裏,一半領了顧淮郅命令先去到華南隱藏身份收集消息配合後續行動。

他們這一行人明面上對外主事的是銘瑄帝欽點的太子少保和司馬,少保負責到華中暫行華中都督職權,賑災救民。而司馬負責這一趟所有護衛工作及軍隊的統率。

但兩人都清楚,顧淮郅親自帶神策軍出來,肯定是接了銘瑄帝的暗令,這一趟實際主事人是顧淮郅。

神策軍目前在朝堂上還只是皇帝的私衛形式,並無具體官位品級,雖說權利頗大,但總有些上不了台面的感覺。

顧淮郅接管神策軍之後因為辦事效率奇高,手段幹凈利落,越發得銘瑄帝倚重,但是朝堂上對神策軍漸起的都是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