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2頁)

玉嬌輕闔這杯盞,仔細的想了想。裴疆從幽州回來也快到月了,才回淮州過春節,成親的話自然有很多事情要準備,如此算算的話……

“明年開春二月或者三月吧。”說到親事,玉嬌倒是沒有半點忸怩。

說到成親,玉嬌先前也沒想過會這麽快,但分開這幾日後,她越發的想裴疆。想著想著,便忽然覺得成親倒也沒有什麽不好,兩個人也能名正言順的在塊。待在起盞茶的時辰,吳管事也不會大呼小叫的。

但就是不知道裴疆準確回來的時日,這才是最難熬的。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玉嬌每日都在掰算著裴疆離開的時日,還有回來的時日。

約莫過了個月。已是十二月初,榕城到幽州約莫半個多月,他是邊收糧邊趕路的話,現在應當也到了幽州。

而此時在千裏之外,裴疆剛把米糧送到了幽州。因走的是陸路,而錢家走的是水路,盡管裴疆是邊收糧邊趕路,但相互抵達相隔不到五日。

之前讓錢家護送的米糧便分了兩批分別送往幽州和荊州。而幽州蝗災較為嚴重,所以裴疆便把收來的米糧送到了幽州。

先前遠在淮州或者榕城,而關於幽州和荊州鬧蝗災的消息也是只有零碎的片言只語,到了幽州之後,裴疆才知曉先前秋季之時這兩地蝗災鬧得有多嚴重。

因年都幹旱,百姓春季的糧食勉強支撐到了秋季。本盼著秋季這季的糧食,結果還未到收成日,便遇上了這十年難遇的蝗災,朝廷這邊也是有些困難的,糧倉也空,此時應當也在全國征收米糧來送往這幽州和荊州。

可現在入了冬,朝廷還未開糧倉,許多的百姓都已經山窮水盡,無米無糧了。

幽州百姓皆萎靡不振,多為面黃肌瘦。而這幽州刺史也是愁白了頭,這正籌莫展之時,便聽說淮州首富玉家讓人送來了救急的米糧。那些米糧雖然遠不夠解決饑荒,但緊巴巴的應當也能撐十日左右,好歹也能在等朝廷開倉放糧的期間再撐些時日。

沒過幾日,又說那玉家的上門姑爺又送來了批糧食,幽州刺史便說要親自去見見這玉家的人。

在這災害之後,這幽州和幽州臨近主動伸出援手的少之又少,威逼利誘才有人捐資,沒曾想這千裏之外的淮州玉家倒是如此這般的積極,確實讓人倍感意外。

裴疆被人請入了幽州刺史府,靜候幽州刺史。

那幽州刺史匆匆趕來,就見在廳坐著個襲黑袍,披著深色大氅的男子。即便從側臉看去,雖沉穩內斂,但依舊難掩強悍氣勢。

幽州刺史原還以為這從商之人,定然如書生般羸弱,且多多少少都有些商賈的市儈之氣,可這淮州玉家的姑爺倒是點都不像商賈,且半點都不像是那等會入贅的人。

裴疆似有察覺,便起了身,往廳外看去。見到幽州刺史,隨即拱手作揖朝那門口出的幽州刺史行禮。

“在下淮州玉家之婿裴疆,奉嶽父之命護送米糧來幽州。”

就前息,幽州刺史見到裴疆正臉的時候,微微愣了下,隨後才走入了廳,讓他無須多禮。

“此番玉家送來米糧,當真是雪送炭!”因暫緩了難題,幽州刺史滿面笑意,心情甚好。

裴疆恭敬道:“嶽父曾言他雖為商賈,但國之有難,吾等亦當竭力助之。”

“好,好!”幽州刺史連說了兩個好字,臉上帶著笑意:“玉家有這等憂國憂民,為朝廷排憂解難的胸懷,我定會如實上報朝廷,告之聖上。”

幽州刺史所說的,也是裴疆此行和玉盛籌備米糧的目的。

不需要任何的賞賜,只要有個嘉獎便也足以。這個嘉獎無論如何都能讓那淮州總兵吳維忌憚,後邊玉家再繼而為朝廷捐資,吳維若是不想,朝廷過多的注意到他,便不會動玉家。

“此番來幽州,我先行讓人給你安排住處,多住幾日。”

裴疆卻是道:“因家有未婚妻還急急等著我回去,所以我明日便會返程。”

幽州刺史愣了下:“這麽快?”

裴疆低斂眼眸,“我也甚是想念家的未婚妻。”

明白年輕人正是感情最重之時,所以幽州刺史了解的笑了笑,應道:“好,明日我親自送你!”

裴疆恭敬行禮:“謝過大人。”

告辭之時,幽州刺史目光略帶探究的盯著裴疆的臉看,帶著些許探究地問:“不知裴小兄弟是哪裏人士?”

畢竟也不是相熟之人,也不必全然交底,裴疆便回道:“淮州人士。”

幽州刺史點頭,略微思索了下,笑道:“我只是覺著裴小兄弟不像是南方那邊的人,倒像我們北方這邊的人,所以才會如此問,不必在意。”

隨之喊來府管事送客。

看著裴疆離開的背影,幽州刺史眼浮現幾分疑惑之色,低聲自言自語:“瞧著真有幾分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