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第二十四章 神子解咒(第4/6頁)

這會兒,我坐在屋子正中央,左右兩邊的墻上映出了十幾張扭曲的臉孔。我側過頭去看它們,它們便同樣側過頭看著我。雖然那些鏡子裏的臉都是我自己的,可看久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就好像每時每刻都有人透過那些鏡子窺視著我。

正當我如坐針氈之時,門口傳來了寺人尖細的報唱聲。

隨後,一陣風過,白檀之香愈濃。

一雙纖細蒼白、十趾塗朱的腳緩緩地從我身邊走過,我微微擡眼,沒有見到智瑤,卻看見一個全身白衣的碧眸女子拎著一個冒著青煙的鏤空銅球站在我面前。那是一張異族人的臉,她低頭看著我,一雙碧眸美雖美,卻和她蒼白的臉一樣透著一股死氣。

我擡頭看著她,她輕啟雙唇,用我聽不懂的異族語言唱起了一首哀婉的歌謠。

弈弈恒山,八鸞鏘鏘,狐氏生孫,在彼嘔夷,其陽重瞳,興國興邦。弈弈恒山,鸞鳴哀哀,狐氏生孫,在彼牛首,其陰青目,失國失邦。

女子唱罷,將燃著白檀香的銅球在我頭頂繞了一圈後,輕移蓮步在高階上的案幾旁坐了下來。身後窸窸窣窣又是一陣衣袂拂弄之聲,我連忙低下頭,一雙穿著青色軟皮足衣的腳越過我大步走上了高階。

“你就是太史的高徒?”智瑤的聲音自前方響起。

我俯身行了一禮,恭聲道:“小巫拜見智卿!”

“嗯,這《竹書謠》巫士可曾聽過?”

“亞卿恕罪,小巫寡聞,不曾聽過。”我不通蠻語,因而聽這外族女子吟唱時,只覺得音律有些耳熟,沒想到她唱的竟是那首生在竹皮上的《竹書謠》。而且聽起來,似乎曲詞也比當年伯魯唱的要長一些,莫非連失傳的另半首也在其中?可是智瑤為什麽要讓我聽這《竹書謠》呢?唉,早知如此,當年真該把北方蠻語也一道學了,弄得現在同個聾子一般。

“沒聽過更好,擡起頭來,讓我瞧瞧你!”智瑤笑道。

我依言擡頭,兩丈之外的案幾後,智瑤一手托腮歪著腦袋打量著我,他今天只穿了一件赤色繡黑色鳳鳥紋的交領深衣,沒有束發戴冠,只在頭頂的發髻上橫插了一根半尺長的青玉笄,模樣沒有那日宴席之上的端正老成,倒是十足的貴族兒郎做派。智瑤年齡比伯魯尚少幾歲,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晉國的亞卿。對於晉國女子而言,這樣的男子無疑是她們心中夢寐以求的夫君。可當我看著這張俊俏的臉,卻只能想起藥人的傳聞和那些據說被剝皮處死的智府奴役。這樣一副美麗的皮囊之下,到底藏著一顆怎樣可怕的心……

“果真如家宰所言生了一副天人模樣。太史給你取字子黯,和你這張臉可著實不配啊!”智瑤一邊打量著我,一邊笑道,“你此番入府解我智氏之災,智某早該酬謝,只是前兩日因國事耽誤了,今日才得空。來人啊,把東西擡進來。”他話音未落,便有兩個黃衣寺人擡了一只銅斛入門,穩穩地放在我身前。“智某聽聞巫士喜愛珍珠,所以特備了一斛東珠作為此次解咒的酬勞。巫士瞧瞧,可還入得了眼?”

擺在我身旁兩尺多高的青銅斛裏裝滿了清一色瑩白渾圓的珍珠,我見到這珍珠,心中不禁一涼,我搜集珍珠只為替四兒縫制嫁衣,入絳以來也只在趙府問伯魯討要過幾顆,智瑤是如何知道我喜歡珍珠的?他莫非是在暗示,我在新絳城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怎麽?巫士不喜歡?”智瑤見我不說話,便提高了聲音。

我裝出一副欣喜模樣,俯身行了一禮道:“小巫謝宗主厚賞。”

“哈哈哈,這樣才對嘛!”智瑤一揮手,兩個寺人便退了出去,隨即有小婢子端進來一方小幾,又有寺人捧來酒壺、耳杯。那耳杯是由一整塊白玉雕琢而成,雙耳之處又模仿人耳各垂了一只圓形的耳玦。

“巫士,城外的澮水如今還結著冰吧?”智瑤示意寺人給我斟酒。

“回稟亞卿,河道窄的地方仍結著厚冰。”我看著寺人徐徐倒在白玉杯中的猩紅酒液只覺得後脖頸處升起一道寒氣。這是什麽?是酒,還是血?

我持杯不飲,智瑤也不催促,只噙著一抹古怪的笑,起身走到我面前:“巫士,雖說春夏之季住在澮水邊自在愜意,但四季更替乃是天道,入了秋冬之季,巫士就不該住在那裏了。智某有意在府中為巫士另開一座院落作為日常起居之所,巫士意下如何?”

我一聽這話,越發驚懼。智瑤這是在借四季輪回之說暗示晉國朝局。趙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這個未來的晉國之主現在有意招攬於我。可即便沒有狐氏之說,我又如何敢在這個時候離了趙氏,入他智氏一門?

我放下酒杯,擡手恭聲回道:“小巫謝亞卿厚愛,只是太史年事已高,小巫希望日後能待在太史府專心侍奉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