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龍鳳情殤 第五卷 逍遙煙浪誰羈絆 第四十六章 開口與誰親(第2/3頁)

“爺!”顏青出言相阻,“這等地方怕是腌■了些,爺要是餓了咱們就回府去。”

朱瞻基笑著看了看顏青:“你是第一次隨我出來吧?”

顏青面上微窘點了點頭。

“當年追隨爺爺北征,在漠北極地汲溪水而飲、捧雪而充饑,那樣的苦我也甘之如飴。而每到農忙時節,爺爺又命我於田間地頭與老農扶犁,入農家品豆餅、番薯、菜粥。如今此處的飯菜比那時自然是強了不知多少。所以你自可放心。”朱瞻基聲音低緩,面色柔和,那表情分明是風淡雲清,可是舉手投足間的氣勢與風華卻如同熠熠明珠,耀眼得很。

顏青心中感慨,難怪聖上會如此看重皇太孫。果然是貴而不驕,賢而不迂,人中之龍,令人敬重。

此時一位中年婦人手提食籃進得店內:“小二!”

小二立即上前:“陳嫂子,陳大哥的病好些了?”

“好些了,所以特意做了些素齋過來看看靜雲師太。”中年婦人一邊說,一邊向樓梯口走去。

小二上前相攔道:“陳嫂子有所不知,師太昨兒就離京了。”

“什麽?走了?”那中年女人面上滿是意外之色,怔怔地說道,“不是說還要在此處住些日子,還要去西山會友嗎?這怎麽說走就走了?”

店小二湊到中年女人身邊,低聲說道:“還不是唐賽兒鬧的,官軍為了抓她,現在到處在抓出家的婦人,現在不走還留在這裏等著被官軍抓?”

“唐賽兒?唐賽兒是誰?師太跟她又有何幹系?”中年女人滿面疑色。

朱瞻基的唇邊漸漸浮起一絲笑容,若微說得對,看來街頭巷尾茶館酒樓中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小二就像說書先生一般講開了:“山東有個寡婦名喚唐賽兒。是山東蒲台林三之妻,略識文字。其夫被官府逼死之後,就削發為尼,自稱佛母,傳教於山東蒲台、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之間,貧苦民眾爭先信奉。她就立志為夫報仇,這不糾集了附近的州郡數萬民眾,造了反,所以官府現在正在通緝她!”

“啊?竟會有這等事?”中年女人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

而東邊墻根底下那桌兒的客人也隨聲附和道:“正是,正是,在下也聽說了。聽說那唐賽兒能知生前死後成敗事,又能剪紙人紙馬互相爭鬥,如需衣食財貨等物,用法術即可得,厲害得不得了!”

“有這麽玄?我不信!”西墻下一位大漢嗤之以鼻。

“聽說她是在掃墓歸途偶得一石匣,內藏有寶劍兵書。經日夜學習才通曉諸術,有人說那是諸葛亮遺留下來的兵法!”

“即使如此,那山東的百姓好糊塗,放著好端端的日子不過,為何要起義造反呢?”

店內的客人開始議論紛紛,只聽一人忽然說道:“你們是在天子腳下,不得而知那山東百姓的苦楚。”

“哦?說來聽聽!”

“朝廷為營建北京紫禁城、修治會通河,再加上連年北征蒙古,耗資巨大。山東是負擔最重的地區,又逢連年水旱天災,百姓都以樹皮、草根為食,賣妻鬻子,老幼流移,無以為生。這時候有人起事,劫官府放庫糧,自然是一呼百應……”

原來如此,朱瞻基懂了,為何方賓會躊躇難為,他一定是知道實情所以才不忍心以刀戈向普通百姓發難,而皇命在身,所以才兩難。

由此就不難得知那唐賽兒必然是深得民心,人人皆會為她掩護,若她藏匿於百姓家中,三年五載官府又如何能找得著呢?

顏青不知皇太孫為何今日興致突起,會喬裝來到這嘈雜水運碼頭,只是冷眼觀之,見皇太孫年輕的面龐上,滿目凝重,眉頭微擰,仿佛藏著無盡的心事。

朱瞻基在桌上放下一錠銀子,起身向外走去,顏青不敢怠慢立即緊緊跟上。他不知道朝中一場政治風波即將來臨。

皇太孫府宜和殿內胡善祥懶懶地歪在榻上,用手指輕輕從案上的碟子裏夾起一顆梅子放在口中含著,面上的表情十分怡然。

“娘娘!”慧珠自殿外進來,手裏捧著一個妝匣,而身後跟著的兩個小太監各抱著幾匹紗絹,慧珠恭敬說道:“宮裏賞的雲霞紗絹,說是讓娘娘添些夏裳。還有賢妃娘娘賜的這一季的胭脂水粉。”

胡善祥擺了擺手,隨口說道:“這些東西,或是入庫或是分給各院,你做主便是了!”

“是!”慧珠轉身吩咐:“都先下去吧!”

眾人退下,慧珠這才挨著胡善祥坐下一臉關切道:“殿下好些日子不來了,妹妹可曾想過這裏面的緣故?”

胡善祥將口中的梅核吐出,輕嘆著:“殿下的心思我是越來越看不透了。也許是因為現在有了身子,不便侍寢所以才……”

“妹妹好糊塗!”慧珠拿眼掃了一下殿門口,見四下無人這才輕聲說道:“那邊呢?這肚子都挺起來了,可殿下還不是一天兩次地往那邊跑?這厚此薄彼也太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