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燈暗 八   傾絕天下(第4/7頁)

王皇後臉上顯出不耐的神情,轉頭低低地問王若:“你精神可好?是否要休息一下?”

王若搖頭,說:“我回去也是躺著,不如聽一聽吧。”

岐樂郡主在旁邊陰陽怪氣道:“正是呢,王妃現在還是待在人多的地方比較好,免得……”

免得什麽,她不說,但別人都心知肚明,就連趙太妃也是看了她一眼,幸好她也不再開口。

錦奴坐在凳上,抱著琵琶娓娓道來:“十六年前,揚州繁華之中,師父與五位姐妹一起共創了雲韶苑,人稱雲韶六女。後來我師父嫁了人,生了一個女兒,正逢先帝詔令天下大,雲韶六女中其余五人奉詔上京,唯有我師父剛剛分娩,所以正在家中坐月子。

“每年冬至日,江都宮打開,各方男女老幼齊齊湧入,聯袂踏歌,是揚州一年一度的盛事。而在踏歌起舞之前,必推舉揚州最負盛名的樂坊演奏開舞。

“當時揚州有另一個樂坊名叫錦裏園,因人人說‘揚州繁盛在雲韶’而不憤,特意搜羅了三十六名波斯胡姬到揚州來。那一年照例又是雲韶苑中的舞伎們在江都宮的大殿上起舞。就在第一段舞還沒完時,對面台閣上忽然傳來樂聲,三十六名胡姬中,有十二位或彈豎箜篌、或奏笙簫管笛,二十四位舞伎且歌且舞。波斯人赤足薄紗,腰肢嫵媚,又加上金發碧眼,旋轉如風,別有一種嫵媚勾魂的風情。頓時人群紛紛湧向那邊,競相爭睹胡姬風姿,一時場面大亂,一片嘈雜。

“當時雲韶苑的那一隊舞伎也是慌了手腳,竟垂手站在台上不知所措。當時我才八歲,陪著孩子剛剛滿月的師父在後殿,聽得前面大亂,師父將孩子交到我手中,走到門口一看,見人群紛紛擾擾,都簇擁向了那一邊。那三十六位胡姬笙管繁急,腰肢柔軟,又滿場亂飛媚眼,引得台下眾人紛紛叫好,氣氛一時熱烈無比。而她們這邊,則冷冷清清,只有幾個觀者在收拾東西準備走到那邊去。

“我師父一見此時情景,便幾步走到一個琵琶樂者身邊,將她手中的琵琶接過來,坐在殿旁椅上,順著踏歌的曲調,擡手彈撥琵琶。

“只一聲琵琶傳出,清音響徹整個江都宮,飛鳥驚起,群山萬壑都在回響余音;三兩句曲調之後,二十四位波斯舞者亂了舞步,肆意扭擺的腰肢便跟不上節拍;半曲未完,波斯那十二位胡姬俱皆不成曲調,箜篌笙管全部作啞。整個江都宮中只聽得琵琶聲音泠泠回響,如漫天花雨,珍珠亂瀉。一曲未畢,冬至日落雪紛紛,雪花隨著琵琶聲回轉飛揚,仿佛俗世煙塵被樂聲直送九天之上,上達天聽,下覆萬民。當時江都宮中萬千人,全部寂靜無聲地在落雪中傾聽那一曲琵琶,竟無一人能大聲呼吸,驚擾樂聲。”

眾人聽得錦奴的描述,也不由得都屏息靜氣,連趙太妃也不由得拍著手說:“真是神技啊!”

黃梓瑕也在心裏暗自想象當日情狀,不由得心馳神往,感覺心中久久震撼。

“是啊,終此一生,或許當日那一曲琵琶,我都不復再聞了,”錦奴面露微笑,神情中也盡是憧憬向往,“那曲踏歌完畢,回轉往復,我師父再奏一曲。此時琵琶聲不復之前的極高極亢,轉為明快通徹,仿佛催促著遊人們的四肢百骸,令人蠢蠢欲動。殿上的雲韶苑舞伎們回過神,立即照常列隊,領舞踏歌。滿宮遊人一時如癡如醉,隨著樂聲在雪中聯袂挽臂,開始通宵達旦的踏歌起舞。那之後,揚州留下傳說,梅挽致一曲琵琶抵百人妖舞。”

“我不信,”岐樂郡主忽然打斷她的話,說,“世上怎麽可能有這麽神乎其技的琵琶,你肯定是在騙人。”

錦奴笑著低頭看地,卻不說話。

“或許年深日久,在記憶中美化了吧。”王皇後淡淡說著,又回頭吩咐身後女官長齡說,“讓內教坊的人送一把內府琵琶來,賜給錦奴姑娘。”

錦奴趕緊拜謝,又說:“我這把琵琶名叫‘秋露行霜’,是我師父當年所贈,這麽多年已經用習慣了,恐怕已經換不掉了。”

王皇後便說:“那就讓內府送玉撥、琵琶弦和松香粉等物過來,這些應是用得著的。”

錦奴再拜謝過。趙太妃揮手說:“好了,既見過夔王妃了,我也該回去休息了。王妃也好好養足精神吧,再過幾日就是你大喜之日了,到時候我遣人去喝喜酒。”

“多謝太妃。”王若盈盈下拜。

趙太妃又帶著一群人離去。長齡示意錦奴也先回去,宮中賜物之後會送過去給她。

黃梓瑕也跟著王若起身,與她一起到偏殿去休息。

下台階時,岐樂郡主用王若剛好可以聽到的聲音說:“美貌這東西真是不稀奇,我看這個琵琶女的長相,竟比有些大家閨秀還要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