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2/5頁)

“這、這也不行,您就算想要查賬,也要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

見鐘晁靜靜地看著自己,經理後面的話說不下去了。

“趙經理。”鐘晁低頭看了一眼來人的銘牌,忽然笑了起來,“你很專業,也很有勇氣,我很欣賞你,考不考慮在葉氏倒閉之後,來我們鐘氏工作?”

“???”

趙經理還沒從來自大人物的誇獎中回過神,就聽到“葉氏倒閉”四個字,頓時渾身一個激靈。

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一個高級打工仔罷了,葉家倒閉,他也還得自謀生路。

趙經理躊躇片刻,默默側身讓開。

鐘晁拍拍他的肩膀,遞出一張名片。

在此時,鐘氏團隊的負責人擡起頭,匯報道:“鐘董,都好了。”

調查人員們氣勢洶洶地來,又風一樣地離開,只留下一辦公室的狼藉,和瞬間席卷整個公司上下的八卦。

三房終於在這時候後知後覺地得到了消息。

“你說什麽?葉大禹帶人闖進了本家?還有葉欽這小丫頭,竟然帶著鐘董去葉氏查賬?”

錢慧又驚又怒:“大房到底想幹什麽?!”

·

車內。

鐘晁的專業團隊已經將查找的線索匯集起來,形成一份完整報告,並向鐘晁匯報道:“葉氏在每年不定期向一個叫做慈之心慈善基金會的賬戶打款,款項金額不定,少則四五百萬,多則千萬。”

“這個慈之心慈善基金會為地方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我們查詢了它的法人,為葉氏的董事會秘書唐堯,公益目的為關愛偏遠地區未成年人。”

“截止目前,西南地區有十余個偏遠山村共計萬名兒童接受了慈善基金的捐贈。”

初步看來,這個慈善基金的建立似乎只是為了增強葉氏集團的社會效益,與別的大企業所做的沒有什麽不同。

因為基金的非公募性質,相關信息披露非常有限。

鐘晁問:“能聯系上基金會內部負責具體捐贈事宜的工作人員嗎?我要受捐人的聯系方式。”

下屬愣了一下:“我們這就去查。”

“不用。”

鐘晁思考片刻,撥通了一個電話:“王會長,我是鐘晁。”

“上次您入會的邀請我回來思考過了,覺得您提議具備可行性,我這邊準備拿出個一千萬來。”

“資助方向就按照葉家老爺子提的建議,在西南建幾個小學。”

“好,我之後讓秘書聯系,商量具體的合作方式。”

果然,片刻後,慈善總會方面有人聯系下屬,給了他西南分處的聯系方式。

地方越小,從事專業事務的人員也就越少。打電話過去,對面應當是剛被總會打過招呼,語氣非常熱情,再聽說捐贈方是葉家老爺子的朋友,態度就更積極了。

“葉家可是在我們這裏做了不少好事!”對方說道。

在下屬提出想要和之前葉氏的受捐人聯系,實地考察詢問時,對方的語氣就變得躲閃。

“不是我不配合您,是因為我們這裏剛出了事!”

慈之心慈善基金會在西南地區深耕多年,獲得了當地學校的認可。西南地區經濟差,年輕人和壯年人出門打工,留下老年人和留守孩子。

有時候老年人去世,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聯系不上,留守孩童就成為了無人看管的浮遊。

慈之星的工作人員在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開創了一種方式叫做“蝌蚪活動”,借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比喻,幫這些無人照管的留守兒童尋找親生父母。

於是,留守兒童們就和小動物一樣,坐上車,被裝飾著熟悉logo的大巴車拉著駛離家鄉,開往電視中閃著亮光的大都市。

“這一次是有個小朋友聯系不上了。”

小朋友原本在進城之後,在基金會的幫助下給村裏報過信,說是找到了父母。哪想到,對方失聯已久的父母忽然回鄉,說是沒見到孩子。

於是基金會與這對年輕執拗的父母陷入數不盡的扯皮中。

“不過總會解決的嘛,大不了給點錢,而且,孩子怎麽可能會丟?”對話在對面漫不經心的回復中結束。

稍後,在工作人員提出會利用人脈幫他們找孩子後,對面才不情不願地發來失蹤小孩的照片。

“彤彤,女孩,三歲半。父母幾年前出去打工,一直未有音訊。去年奶奶去世,村裏聯系不上親生父母,所以選入‘蝌蚪活動’。”

掛了電話之後,工作人員忍不住望向鐘晁,懷疑道:“鐘董,這個計劃咱們要參加嗎?看上去,不光是工作人員不負責任,計劃本身也沒譜。”

村裏聯系不上父母,難道一個慈善基金會就能嗎?

在不確定小孩父母位置的前提下,就這樣一言不發地將小朋友送到城裏,衣食住行怎麽辦?教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