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第2/4頁)

外邊這些動靜,隔著一扇厚重的門裏邊是什麽都不知道的。養心殿暖閣裏,現在除了四爺,三爺和廢太子,朝臣裏就只有馬齊,隆科多和張廷玉在。四爺來的時候人就已經不清醒了,好幾個禦醫圍著康熙這麽久,也沒見人醒過來半刻。

馬齊手裏邊捧著的是遺詔,想來是已經寫成了。但裏邊到底寫的什麽,哪怕現在四爺能有□□成的把握,但還是一個心懸在當中間不上不下。李德全在一旁只顧著伺候昏迷不醒的康熙,連多余一個眼神都沒給這些王爺大臣們。

太子來得最早,四爺不知道他有沒有跟康熙說上話。這兩年關在毓慶宮裏邊,太子看著養得還比之前好了些,早年間身上那點陰郁之氣如今散了大半,這兩年聽說毓慶宮裏還添了幾個孩子,關著門過日子倒是挺自在。

之前他見著四爺也就點了點頭沒說什麽,這會兒跪在床邊倒也還算神色自若。四爺不在意這些,也不覺得膈應。自己年紀跟廢太子隔得不遠,廢太子當年有多風姿卓越四爺是看在眼裏的。

胤礽最風光的時候,四爺是打心底沒想過自己會有這麽一天,太子當年太優秀了,優秀到下邊的弟弟們都不敢有什麽妄想。乃至到今時今日,他也對胤礽另眼相待些。

不過不管屋裏的人怎麽想,戲劇般的回光返照還是沒能出現,屬於康熙的人生到底沒拖過這一年的年末。當天晚上剛過亥初,緊閉了許久的門總算從裏邊給打開來。

最出來的先是李德全,操著他那獨特又帶著幾分淒涼的嗓音宣告康熙駕崩,緊跟著便響起了傳遍四九城的喪鐘。他知道這是他最後一份差事,說完之後便轉身回了裏邊,跪在康熙身邊陪著。

這樣的場景也許在康熙最喜怒無常的時候,眾人心裏不是沒有幻想過。想著要是一了百了多好,自己也不用擔驚受怕,就怕皇阿瑪不高興,下一個倒黴的就是自己。

但真到了這一刻來臨的時候,跪在地上的兒子們還是一瞬間悲從中來,哭嚎起來,只是不清楚是哭死去的康熙,還是哭死了阿瑪的自己,又或者他們自己心裏都不知道為了什麽而哭泣悲哀。

等到喪鐘全敲完,捧著遺詔的三位大臣才出來,滿蒙漢三道聖旨依次宣讀,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聖旨前後說了什麽不重要,只有這短短一句話,寥寥數字才算是給這一場持續多年,鬧得君臣父子皆狼狽不堪的大戲落下帷幕。

遺詔已下,這事就算是塵埃落定了。三爺五爺兩個親王領頭給四爺磕頭,算是認了新君,胤禩被夾在胤祐和老九之間,四爺一時看不清他的臉,不知道這個跟自己鬥了這麽久的弟弟現在是什麽模樣。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甭管之前兄弟們鬧得多兇多狠,這會兒只要是不打算起兵造反,留下千古罵名的,就只能老老實實的認下。況且大行皇帝駕崩,要辦的事多了去,後邊的小阿哥們還能老老實實守靈,前邊這些兄弟們,這麽一大攤子事誰也跑不了。

跟在四爺後邊出來的還有廢太子,廢太子倒是什麽都沒多說,也不再端著架子,老實給新皇磕了個頭,便又回他的毓慶宮去。康熙到底沒忘了自己這個兒子,康熙咽氣之後,李德全便宣了他這輩子最後一道口諭,讓四爺善待廢太子與直郡王。

康熙知道自家四兒子是個辦大事,也是個心狠的人。四爺還沒來的時候,哪怕已然不甚清醒,卻還是拉著廢太子說了許多。來來回回就是讓他好生顧著自己,別生出不該生心思,好好的把這輩子過完。

胤礽年紀不小了,多少年都沒這般被康熙像個孩子一樣拉著手細細叮囑。他不敢再回想自家阿瑪到底跟自己說了些什麽,但是他得聽話,得好好的活著。所以這會兒哪怕讓他捧著老四,他也認了。

四爺看著神色各異的年長兄弟,和惶惶然不知道該如何自處的小弟弟們,甚至都沒有時間來悲痛與哀悼,也感受不到皇位給自己帶來的喜悅。他伸出手點了幾個能幹的,連老八都沒落下,各自分攤了各自的活兒,整個養心殿才算活了起來。

喪鐘比報信的奴才跑得快,鐘聲響起的那一瞬間,整個紫禁城便都為之震動。後宮各宮妃嬪無不悲痛欲絕,鹹福宮裏也不例外,原本等到亥時時分,不光玉玳就連成妃都有些累了。馬嬤嬤還打算張羅著弄點吃的先填填肚子,畢竟這事說不好,一等一整夜也不是沒可能。

可這會兒成妃哪有胃口吃東西,胡亂擺擺手說不用,哪知手還沒放下來,外邊鐘聲就傳過來了。成妃一聽這鐘聲就慘白了整張臉,嘴唇被自己咬得一點血色都沒有。一直到鐘聲停了一句話都沒說,直到玉玳緊緊握著她的手,催促她該往養心殿那邊去哭靈,這才淒然流下兩道熱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