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辦喜事守孝讀書(第4/4頁)

外人也不想管閑事,葉氏也不想管。

韓敬義和董氏卻是真的傷心,靠著老母親,他們一年能從老三家裏賺不少東西呢。雖然這些東西與葉氏來說已經不算個什麽了,對於董氏來說,卻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幾年兩房人之間達成了默契,葉氏只管出點錢,崔氏的事情她一概不管。

拿錢買個清靜,倒是不錯。反正贍養崔氏三房也有責任,既然跑不掉,能找到幾家人都喜歡的方式,皆大歡喜。

崔氏在家停了七天,被送上了山頭,與早就死了的丈夫葬在一起。

辦過了崔氏的喪事,葉氏帶著兒女們回到了鎮上。

到了鎮上之後,葉氏家裏房屋不多,兒孫一大群,梅香就把蘭香帶到了自己家裏。

等到了夜裏,黃茂林與梅香商議,“阿奶去世,你兩個弟弟怕是要守孝。”

梅香點頭,“這是肯定的,禮法如此。”

黃茂林沉默了一會,“明朗怕是要辭官了。”

梅香擡頭看向他,“明朗辭官,咱們家的糧店是不是就開不下去了?”

黃茂林想了想,“也不至於,只是辦事情不會像以前那樣方便。明朗不在縣衙裏,還有張大人在呢。”

轉天,梅香帶著黃茂林和蘭香一家子一起回了娘家。

明朗把黃茂林和常大郎叫到了書房,明盛也在一邊。

眾人坐下之後,黃茂林開門見山,“你是不是要辭官了?”

明朗點頭,“雖是微末小官,但也不能不守規矩。”

黃茂林問他,“辭官之後,孝期滿了,以後有什麽安排?”

明朗想了想才回答他,“不瞞姐夫,我準備辭官之後,帶著明盛一起在家裏讀書。等孝期滿了,我們一起去闖一闖春闈。我在這縣丞的職位上蹉跎了這麽多年,也該動一動了。特別是明盛,他讀書比我好,不能總做個教書先生。往常我也不敢輕易說辭官,這回也算是有了個契機。姐夫放心,就算我不做縣丞了,你這幾年也有了自己的人脈,糧店不用再做大。遇到急難之事,可以找張大人幫忙。”

黃茂林點頭,“我知道了,你們安心讀書,外頭的事情交給我。”

後院裏,梅香也問了葉氏。

葉氏形容有些憔悴,她年紀不小了,給崔氏辦完喪事,葉氏休整了好幾天,仍舊沒有緩過勁來。

葉氏輕聲安撫兩個女兒,“你們不用擔心我,我過幾日就好了。你們兄弟的事情,也不是什麽難事,無非就是在家讀幾年書,等孝期滿了,再想辦法也不遲。”

在鎮上逗留了兩天之後,一家人又回到了縣裏。

明朗回去了之後,立刻向縣令大人請辭,然後回家安心守孝。

縣丞職位也是有品級的,縣令大人立刻報了上去。沒過多久,上頭有了批示,還打包送來了一個新縣丞。

自此以後,明朗帶著弟弟和兒子安心在家讀書。兄弟二人都斷了營生,家裏忽然少了很多進益。好在這幾年葉氏置辦了不少田產,黃茂林的糧店裏和韓明輝的油坊裏都有分成,一家人的生計不是問題。

明盛因為要守孝,不能再去教書,他把學堂交給了韓敬博。

韓敬博去年也種了舉人,如今正在想辦法謀個差事。一時半會兒也沒謀到,幹脆先接過學堂。

學生們的家長原來還擔憂明盛守孝,如今見又來了個舉人,立刻放下了心,仍舊讓家裏孩子在韓家學堂讀書。

慧哥兒是黃家子孫,倒不用因為崔氏去世而停下學業,他仍舊每日去學堂,只不過是換了個先生。

韓敬博和明盛的教書方式有些不同,明盛思維更活躍,韓敬博偏保守。

慧哥兒剛開始有些不適應,跟著韓敬博讀了一些日子之後,私底下仍舊跑去找兩位舅舅。

有兩位舅舅從旁輔導,又有韓敬博用心教導,慧哥兒感覺自己進益更快。

梅香從平安鎮回來之後,整日穿素服、吃素菜,還把黃茂林攆到西屋裏住。

這樣堅持了三個月,直到夏天,梅香才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出了門的孫女,能守三個月,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慧哥兒等人,該怎麽樣仍舊怎麽樣,吃喝穿著並沒有什麽變化。

雖是血親,但姓氏不同,要求卻天差地別。

崔氏死後百天,韓敬義按照規矩,把兩個弟弟全家都叫了回去,給崔氏辦了個百天。

無非就是燒紙、放炮,把墳墓再圓一圓,然後一家子聚在一起吃頓飯。

在給崔氏圓墳的時候,葉氏帶著兩個兒子把韓敬平的墳墓也整理了一下。上面的雜草都清理幹凈,墓碑前的雜物都清理走,墳上面的土再壓緊實一些。若不壓緊了,一下雨就會把土都沖走。

崔氏一死,二房三房和韓敬義的關系就會越來越淡。

但這種變化是誰也不能逆轉的,韓敬義阻止不了這種變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弟弟和侄兒們離他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