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頁)

不過店掌櫃倒不是個只敬羅衣不敬人的,見店裏活計都在忙著招呼其他客人,他親自到了姜桃面前,和氣地詢問:“姑娘看著面生,該是第一次到我們繡莊來。不知道姑娘要買什麽?”

姜桃對著掌櫃笑了笑,道:“我不是來買東西的,是想來賣東西的。”

掌櫃臉上的笑容不變,但口中卻道:“那怕是辛苦姑娘白跑一趟了,我們這繡莊是從京城開過來的,在這處的這家雖然是分號,但繡品卻也是京城自家繡坊裏產出的,我們並不收旁人賣的。”

天下大一些的繡莊都會有自己的繡坊,裏頭的繡娘都是簽了長契,十來歲就開始由老師父培養出來的。但繡莊既然是做買賣的,只要有利可圖,也是會從旁人手裏收繡品。

只是這偏遠之地,富貴人家不多,有眼界的人也不多。

芙蓉繡坊剛開張的時候,便有很多人拿了自己繡品來賣。

初時掌櫃的還幫著掌掌眼,但看到的不過都些不像樣的東西,久而久之也就不從本地收購了。

姜桃並不以為意,繼續道:“我特地從村子裏趕來的,路上就花費了快兩三刻鐘,勞煩掌櫃的幫我看一眼,要真是不成,我一定不再糾纏。”

姜桃年紀不大,又生得膚白貌美,說話輕聲細氣,進退得宜,神情亦是不卑不亢,饒是掌櫃的這樣閱人無數的,一時間也有些不忍心讓她失望。

他帶著姜桃到了櫃台邊,讓她把繡品拿出來,心裏已經想著一會兒要說的回絕的話,只想著說辭要婉轉一些,讓這小姑娘不至於太過難堪。

四條帕子被放了出來,掌櫃的先瞧料子和鎖邊。

料子是普通的好料子,但並不算名貴稀有,鎖邊的針腳也細密周正,看得出繡工基礎紮實。

掌櫃的依舊面不改色,但當她看到帕子角落繡的圖案的時候,眼中就閃現出了驚艷的光芒。

圖案不過是春桃夏荷秋菊冬梅這些常見的樣子,但卻繡的栩栩如生,每一片花瓣和葉片的脈絡都清晰可見,上頭的蝴蝶振翅而起,仿佛真的要飛出手帕一般,另一條上的喜鵲更是毛羽蓬松,纖毫畢現,無比的討喜可愛……別說用針線繡成這樣的,就是用筆能畫成這樣的,掌櫃的生平都沒見過幾回。

他上手摸了摸針腳,才確定眼前的帕子並不是用了什麽掩人耳目的法子,而是真的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只可惜這帕子的繡法有些普通,更被料子、用線所累,不然不說在這城裏賣,就是送到京城去,也並不會比經驗老道的繡娘的作品遜色。

掌櫃的將每條帕子都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半晌之後才開口道:“好一位厲害的繡娘。”

這樣的功底非數年苦練不得,掌櫃的已經下意識地以為是姜桃家裏的長輩繡的,讓她這小輩出來變賣而已。

姜桃也沒有多做解釋,“掌櫃的看著不錯就好,不知道能出什麽樣的價錢?”

她沒有直接說要賣,而是詢問價錢,意思也就是提醒掌櫃的別想著壓價,她還可以找別家繡莊接著問。

掌櫃的沉吟半晌,最後試探著問:“一套二兩銀子,姑娘看這價格如何?”

二兩銀子,在姜桃的認知裏算是一個偏低的價格。畢竟從前她師父的繡品,就算是最不起眼的抹額之類的,也要賣到上百兩。她自然不能和師父那樣的大家相提並論,但一身本事全是師父心血所授,身價肯定不值這些。

但是眼下她不能提自己的師承,連師父所創的技法也不敢用,帕子所用的底料和彩線也是普通貨色,又是第一次拿繡品來賣,賣不出價也屬正常。她進店之前在街上逛著的時候,就看到街邊小攤上也有手帕在賣,昂貴一些的一條至多也不過半錢到一錢銀子,用料也比她的好。二兩銀子的價格還算厚道。

姜桃沉吟不語,掌櫃的怕她後悔,又有些著急地道:“實在不是老夫要壓姑娘的價,而是老夫權力有限。這樣吧,我再給姑娘加一兩銀子!”

其實掌櫃的沒說的是,他權力有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們商號的少東家最近就在此處,對這家分號的盈利情況很不滿意,這個档口他也不敢冒然再花更高的價錢收購,生怕惹得少東家不快。

一下子加了一兩,姜桃也不猶豫了,道:“價錢有些低,但我想和貴店長期合作,這價格自然好說。只是得麻煩掌櫃的一點,若我還要在此處變賣繡品,不知道掌櫃的能不能以優惠的價格賣我一些布料和彩線?”

繡莊購買這些的渠道多得很,成本價格本就比市面上便宜很多,掌櫃的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道:“這自然好說,一定給姑娘一個滿意的價格。”

很快,三兩銀子到了姜桃的口袋裏。

她印象中姜楊的學費是不止這些的,因為他的老師是本地頗有名望的舉人——比原身的爹還厲害許多,這也是為什麽原身的爹為什麽沒有親自教導兒子念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