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二四零:(第3/4頁)

就這天,梁國一眾大臣齊聚皇宮,看了裴琰拿進宮的那雙膠鞋不說,還看了皇帝拿水泥活細沙拌好之後砌的那一小面青磚墻。

他們看著兌的水,看著拌的,看著砌出來的。

看了半天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問:“敢問皇上這是在做什麽?”

“砌墻啊,這還用問?”

“皇上找臣等進宮來就為了看太監砌墻???”

“別小看了這個,這是朕用好多煤炭換來的,厲害得很。”

……

……

就這?

還是用好多煤炭換回來的?

大臣們聽得頭大。

他們圍著轉了半圈,橫看豎看都沒看出這有什麽厲害。

裴乾說:“現在你們可以回去了,記住這面墻,明天這會兒再進宮來不用朕說你們也知道它厲害在哪兒。”

行吧,誰讓你是皇帝呢,你都這麽說了誰敢不聽?

大臣們這就準備告退,裴乾又提醒他們:“橡膠的事,都上點心。”

“臣等明白。”

這一晚,好多大臣躺下去都睡不著,就在琢磨那面墻到底有什麽玄機,它厲害在哪兒了?次日老熟人們碰了頭還交換了意見,但多數人還是雲裏霧裏的,工部尚書對土木建設的事了解一些,提出皇上的意思是不是一個那個砌墻磚和磚之間會粘合得特別好,使得墻壁異常堅固。

“那個灰漿有這麽厲害???”

“有沒有咱進宮去瞧瞧就知道了,皇上也說了讓今兒個還去。”

這天,眾大臣再進宮去,發現皇上已經在那兒了,在那兒不說,還找了個侍衛讓人蹬過去,使勁兒蹬一腳。

那侍衛聽了話,蹬得那叫一個用力,蹬完就抱著右腿跳起來了。

“好硬,怎麽會這麽硬?昨個兒才砌的今天就一點兒松動都沒有了。”

大臣們也嚇了一跳。

看他是真使了勁蹬的,這些磚塊竟然沒散開。

幾個大臣湊上去推的推摸的摸:“這個也太霸道了,皇上從哪兒換來的?叫什麽?”

“這是細綿土。”

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皇上換了多少?”

“朕許了煤炭,換了他們燒制細綿土的方法,用什麽材料怎麽配比怎麽燒都寫得清清楚楚的,準備好東西建起廠子隨時可以燒。”

這個囤積石灰石尋找合適的坦泥選址建廠的事最終落到了工部尚書頭上。

也沒毛病,工程項目是他們管的。

以前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不算高,工業要發展,他們的分量就要重起來了。

不過梁國還早,這才一個水泥,橡膠還在折騰呢。

把建廠的事安排下去之後,裴乾認真想了皇後說的那個,要穩農業還要搞工業現在的人手確實不夠用啊。

但是梁國和秦國不一樣。

秦國是把之前的清萊王室推翻了,既然都推翻了自然可以全盤否定他們,在這基礎上搞新的東西不算難。

梁國這邊難度是那邊的好多倍。

不管怎麽想,直接提通過的可能性都沒有,感覺上只能反過來,先建廠,給他們發現人手不夠再提出解放女性雇傭女工。

裴乾還打算運煤的時候讓大臣一起去,過去看看。

他們得親眼看過才知道那也不是洪水猛獸,都看到女人的能力和貢獻了有些東西才會容易一些。生推只會引起激烈對抗,那不行啊。

裴乾斟酌這些的時候,打著進翡翠原石口號的商人沒買多少翡翠原石,反而進了一大堆秦國商品回來,其中就有他們絞盡腦汁才搞到的膠鞋雨鞋,還有價格便宜很多的棉布和帆布。

布匹帶來的震動還不算大,那個鞋子真是只要拿出來必定引起圍觀,炒到原價的五倍十倍了都還有人要,還有很多人跟他們打聽這是從哪兒來的?

有人問起,這些人就挑著撿著說了些。

都說本來只是去看玉料,沒想到在那邊看到這樣的好東西,又說秦國和以前的清萊國真是不一樣了,大大的不一樣了,現在那些人吃的穿的都好了挺多,尤其是穿的。以前很多穿麻布衫還是反復打補丁的,這次過去好多都是一身新棉布衣裳,原先的舊衣裳他們做工才穿。

講的人唾沫橫飛,聽的人一頭霧水。

“那不就是巴掌大一個小國,有這麽好?”

“反正比你們想的好,不信自己去看。都說秦國那邊三五年必定崩盤,肯定要退回去,我這次去看了,崩不了,人家好著呢!他們那個陛下有魄力,還有那個女親王,比咱大梁那些親王更有本事,你看到這些都是她推舉的人才搞出來的,人家在秦國威信高的很,我還聽說胡國那個二王子之前帶人過去,對這個女親王一見鐘情,想擠掉她原配的王妃嫁給她!”

從秦國回來這個商人賣力在吹,接著他就被人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