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3/3頁)

除了西南以及川蜀地區,那兒沈陵接觸也少,齊王準備派人去那邊。

家裏又可以置產業了,文以苓算了一下這幾月的收入,喜上眉梢:“夫君,咱們家有一萬多兩銀子了。”

沈陵也露出了笑容,道:“建康府那邊估摸著還有,阿苓,這回嚴家喬遷,紅封厚一些。”

在嚴清輝和湯鳴則面前,作坊的事情肯定是敗露了的,畢竟他運回了建康府,贈與了他們家幾架風扇。今年嚴清輝在京城買宅子了,應該是老家的產出收入和他稿費賺出來的。

文以苓記下幾筆,道:“上回你說買莊子,這回可以買個不錯的莊子了。夫君,咱們要不要再買幾個鋪子?”

沈陵最近在考慮設置銷售點的事情,靠租金賺出來的收益不及作坊的十分之一,這些年他們家作坊做出來的東西也算是比較多的了,一直是靠走賣的銷售方式,可以說,如今大部分商人都是這樣的。

這也是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商人在發家初期,基本上都是靠四處走來售賣,當打開了門路,有了穩定的關系,商人也就發家了。

其次木制品和衣服一樣,古代多是“獨家定制”,除了一些必需品,不會過多生產。定制就需要等待,按照走賣的方式,人力投入是比較高的,其次銷售是不穩定的,在外地主要依靠當地的“經銷商”,經常要依靠產品推新。

在古代這種定制深入人心,一件一件的制造,沒有批量化的概念,與商品不統一也有關系,沒有批量化,就不會去思考怎麽提高生產力。一環套一環,穿越到古代,沈陵才發現許多事情不是你想去改變就能改變的。

你就算發明了電燈,他們都可能覺得是鬼怪。沈陵搖搖頭,不讓自己想太多,他也不是救世主,只能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情況下,做一份貢獻。

“阿苓,你說咱們家要不開個鋪子專門賣咱們家作坊裏的東西?”沈陵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