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上章重寫了,劇情不一樣了,麻煩看過的小可愛回去再看一遍,麽麽啾=3=

東大人的故事在京城傳了有好長一段時間,說書先生一遍又一遍的說,總算是將讓無數百姓都知道了東大人的故事。

在說書先生的口中,“東大人”為百姓出頭,伸張正義,鞠躬盡瘁,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官。至於東大人的原型陳達儒已經去世多年,對於已故之人,時間一久,記事也不算清楚,回憶起時便更是只記得他的好,想不起他的壞來。那話本故事只在普通百姓之中盛行,故事寫得實在是好,普通百姓常能感受到權勢壓迫,也常有被逼無奈,聽起來時便更感同身受,想要擁有這樣一位好大人能為自己出頭。

說書先生說的越多,在百姓心中,這位“東大人”的形象便更加高風亮節,光明磊落,好似無一處汙點。

越是清白,百姓聽到這樣一個常常為不平事出頭的人遭受不平,才越是憤憤。

在豫王推波助瀾之下,顧思凝也與“東大人”綁在了一起,豫王是“東大人”的後代,顧思凝是豫王妃,四舍五入,便是“東大人”被欺負。

可京城裏頭稍微有些門道的人都知道,陳達儒並未如話本之中是那樣清白無瑕的人,他為官多年,陳家是太後母族,背靠太後也做過不少事,他或許做過不少好事,可也做過許多惡事。

京報已經在京城之中聞名,新一期的京報發行,忠實的讀者便全都掏出二十文錢買了一份。有好讀文章的,也有好讀話本的,可坊間逸聞也早就開始流行了起來,每個人讀完了,都要去後面翻一翻。葉明蓁還常遇到好幾個人打聽那些事。

新發行的京報上,在坊間逸聞那一塊,便寫了好幾件橫行霸道罪無可恕之事,讓人看了也不禁憤憤不平。其中主人公多有化名,可京報上的內容最是公正,寫的也都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事情,可越是見到真相,讀到的人才越是憤怒。

讀完了,便有好多人互相去打聽,今日京報上寫著的可恨之人究竟是誰。

京城的百姓十分正義,從前在京報上讀到那些不平事時,許多便循著找了過去,那些已經發生許久沒有辦法,可剛發生的,卻是有許多人站出來為那些主人公出頭。

就說是先前那個豆腐坊的娘子,便是在街坊鄰居的幫助下與小叔子掰扯清楚,將豆腐坊的祖產一分為二,舊的留給小叔子,自己另開了一間新的,如今生意比從前更加紅火,反倒是小叔子經營不善,又做不好豆腐,關門大吉,後來幾次來找麻煩,都被街坊鄰居一道趕走。

這次便又有正義爆棚的百姓站了出來,按著京報上的內容去找。

京城說大是大,說小也小,讀京報的百姓這樣多,幾乎是在京城的各處都有,很快便按著京報上透露出的一點只言片語找到了當事人的家中。

主人公自知道要登上京報之後,便早有準備,有人上門問詢,便也如實說了。

例如其中一位,早年家中也算殷實,有家傳的一門手藝,富及好幾代,可某一日,這份手藝卻被京城之中一位貴人看中,強行搶走,他不同意,還被害得個家破人亡,如今只能在破舊的小屋裏苟延殘喘,還因為早年的事情落了病根,卻只能看著仇人將家傳手藝占為己有,開的鋪子蒸蒸日上。

例如又有一位,從前兒子不小心沖撞了貴人家的子侄,明明賠過禮道過歉,可貴人卻還是不放過他們,也害得他們家破人亡,兒子也被亂棍打死,如今老夫妻倆孤苦伶仃,重病在床,卻連個照顧的人也沒有,說起來時,抱著兒子的牌位老淚縱橫。

一樁又一樁,坊間逸聞的板塊上寫出來的不平事,竟然當真能找出來了不少。

這些主人公都在京城居住已久,相熟的友人鄰居也都知道他們的可憐時,旁人打聽時,也是連連點頭附和。

圍觀者聽了也不禁憤憤不平,聽罷故事之後,便問起來:“是京中哪位貴人這樣可惡?做了這麽多可恨之事,竟然還逍遙法外!你定要說出來,讓所有人都知道!”

“唉,那位大人那麽厲害,哪裏是我們能得罪的起的呢?”主人公唉聲嘆氣。

眾人聽罷,也是心有戚戚然。

京城多權貴,哪個平民行事不小心翼翼的,可萬事也不是他們小心翼翼了便能有好結果,若是運氣不好,便是坐在家中都有禍事從天上掉下來。

“即便是得罪不起,也能讓我們都知道,讓大家都知道那個人可惡,這樣,以後我們也能避著一些。”

“是啊是啊,就是這個理。”

主人公唉聲嘆氣,被人勸了又勸,才猶猶豫豫地,悄聲說了:“是那個陳家。”

“陳家?哪個陳家?”

主人公的聲音便更小:“便是京城裏的那個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