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2頁)

他向譚盛禮感慨,譚盛禮搖頭,“你做得很好,作弊之事非你能控也……”

“他們幾歲就入國子監求學,與我相處的時間遠比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要多,不是我的錯又是誰的錯呢?”廖遜說,“生不教,師之過也,我作為國子監祭酒,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君子行事多反省而嚴格要求自我,受罰的學生們或許只看到廖遜的不近人情,怕是不知他心底的愧疚與自責,如果不把此事說開,恐怕廖遜死後都不能釋懷,譚盛禮想了想,說道,“此事你確實有錯,卻非言傳身教不好之過,而是在學生作弊之初就該嚴厲懲治以儆效尤,杜絕作弊現象……”

“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作弊之事上,你做得很好,國子監的名聲非但沒有受損,反倒愈發讓天下讀書人向往了。”來京途中,經過幾個州府,風氣並不算好,做老師的清高自傲,做學生的阿諛奉承,明明是讀聖賢書的地方但烏煙瘴氣的,委實讓人心寒,廖遜能正視學生作弊的問題難能可貴,他沒有說假話,國子監在讀書人心裏的地位比以前更崇高了,都是廖遜做得好的緣故。

“是嗎?”廖遜臉上爬起笑來,“那就好,那就好。”

廖遜醒來差不多兩刻鐘,身體怎麽樣他比誰都明白,知道自己沒多少時間了,廖遜給譚盛禮介紹國子監的情況,從監丞到各門授課先生,以及學生的大體情況,介紹得很認真,廖謙站在床前,時不時為其補充幾句,就這樣又過了差不多一刻鐘時間,廖遜已經發不出聲來,卻張著嘴啞聲道,“譚老爺,國子監就勞煩你了,多謝!”

他以為祭酒後繼無人,自己會死不瞑目,這刻真正到來時,心底反倒極為平靜,“譚老爺,謝謝你。”

國子監交到譚盛禮手上,他瞑目了。

腦袋慢慢垂下,譚盛禮握著他的手,嘴角含笑的看著他闔上眼,呢喃道,“不用謝。”

語聲落下,只感覺掌心的手慢慢往下滑落,譚盛禮揉了揉他的手,嗓音幹得難受,“廖謙,令尊去了。”

噗通聲,廖謙幾兄弟跪下磕頭,臉上悲容難忍,哽咽出聲,“父親啊……”

離開廖府時,廖府門前已掛上了白布,府裏的人嚎啕大哭著,哭聲悲戚,聽得譚盛禮濕了眼眶,廖遜的靈堂已經布置好了,聞訊來吊唁的人陸陸續續上門,多是同街鄰裏,年歲和廖遜相仿,入門時無不露出悲慟之色,廖謙讓車夫送他回府,譚盛禮拒絕了,自己慢慢順著街往回走,經過譚家以前的宅子外面,心情不像上次復雜,伸出墻的樹長出了綠葉紅花,甚是好看,他走得很慢,到拐角時,他回眸瞅了眼自己走過的路,青色石板路上延伸到盡頭,清幽雅靜,不顯任何走過的足跡,就像墻上迎風飄揚的枝葉,哪兒記得去年的風呢?

廖遜的死傳得很快,街上的讀書人都在聊此事,除了感慨廖遜的死,更多在聊下任祭酒大人,國子監祭酒大人要麽有博覽群書的學識,要麽有深遠遼闊的仁德,縱觀國子監幾位先生,前者不難,難的是後者,幾位先生德才皆有,名聲亦是不錯,可做祭酒的話貌似資歷不足。

搜刮了遍自己所認識的人都找不到合適的人物,有讀書人道,“你們說會不會從文武百官裏挑啊?”

國子監祭酒關乎著天下讀書人的行事準則,若不能讓讀書人信服,將來恐怕會出事,眼下廖遜去世,除非從文官裏挑個大人接替廖遜的職位,否則國子監會出亂子。

“不會吧。”旁邊讀書人道,“祭酒大人雖有官職,卻是個閑職,沒有文官喜歡領這門差事吧。”桃李滿天下又怎麽樣,不如手握實權來得重要,他們走科舉自然盼著做個有實權的官員,國子監這樣的清水地方沒幾個人想去。

祭酒大人的人選,真是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