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2頁)

街上人來人往,譚生隱拿著幾個包子在不遠處候著,看他們走近,忙上前遞上包子,“餓著了吧,嘗嘗吧。”殿試落榜,譚生隱心裏雖失落,但沒想象中的難過,許是入宮前從譚盛禮話語料到會有此結果,真落榜了,倒是松了口氣。

見他氣色不錯,譚盛禮道,“結果雖不盡人意,但別灰心。”

“是。”

包子還熱和著,譚振興拿著後沒吃,待譚盛禮咬了口他才張嘴,肉餡兒的,他兩口就吃掉個,狼吞虎咽的動作看得譚盛禮皺眉,譚振興感覺到譚盛禮的目光,幾口就吃掉譚生隱手裏半數的包子,還要再吃,譚生隱提醒他,“餓久了突然吃太多容易吃壞肚子,緩緩再吃吧。”

譚振興後知後覺,看譚盛禮和譚振學,兩人手裏的包子還沒吃完,他擦擦嘴角,“待會再吃吧。”

待會卻是沒吃,倒不是他不想,而是譚盛禮去酒樓買了幾個菜打包回家吃,有魚有肉,譚振興擔心吃包子吃飽了就吃不下其他,忍著沒再吃,說起探花龔蘇安來,“讀書人身子骨弱,同樣是餓,我沒什麽感覺,龔兄餓得嘴角發青,到後邊話都說不出來了。”

他看了眼譚生隱手裏的包子,“也不知龔兄有沒有聽我的話先買點東西填填肚子。”

語氣滿滿擔憂。

譚生隱問他,“龔探花和振興哥很好?”

“算不上好罷,就怕他不顧好身體莫名奇妙死了……”那這麽多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啊。

譚盛禮:“……”

譚生隱後悔問這個問題,識趣地站去邊上,奈何譚振興打開話匣子就關不住了,自顧往下說,“你們沒看到他臉色有多差,剛開始還勉為其難和我聊兩句,慢慢的腦袋都擡不起來了,你說他要有個好歹,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探花之位有何意義啊,還有他家裏人,省吃儉用嘔心瀝血供他讀書,還沒入仕為官呢人就沒了,多年付出就付之東流了啊。”

譚盛禮:“……”

“所以啊,我們要多多保重多活些時候……”

這下不只譚生隱,連譚振學也往邊上挪了兩步,感覺身側人空,譚振興側目,就見譚盛禮抿唇瞪著自己,眼神陰惻惻的,看得他遍體生涼,訥訥地解釋,“我隨口說說罷了,父親身體好,長命百歲不是問題……”

看他低眉塌眼的慫樣,譚盛禮直嘆氣,堂堂榜眼私底下竟是這副樣子,譚盛禮無奈道,“振興,你是榜眼,天下讀書人的典範,言行舉止穩重些罷。”

“是。”譚振興正色地拱手,有板有眼道,“兒子記下了。”

其實說起這位探花,譚生隱聽街上的讀書人說了些事,徽州文風不盛,據說龔蘇安的文章中規中矩無甚新意,主要是算學好,府試試題,龔蘇安只有最後道題沒算出來,不是他不會,而是時間不夠,時間再長點的話,龔蘇安保證全部答對,他聽街上圍觀的讀書人說的,龔蘇安算學極佳,整個徽州,能和他一較高下的寥寥無幾。

在徽州讀書人眼裏,龔蘇安是有可能做狀元的。畢竟讀書人重文,輕視算學,精通算學的人並不多,龔蘇安文章不出色,算學好啊,據說能中舉也是因明算考得好的緣故。

“能中探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兒,但對龔蘇安來說或許不是。”譚生隱聽了不少那位探花的事兒,骨子裏極為要強,縣試府試院都是案首,院試名次差點,氣得他把自己鎖在房裏好多天沒出來,鄉試前兩天更是通宵達旦的看書……

提到龔蘇安,徽州人的評價是聰明要強。

“怎麽可能。”譚振興一驚一乍地反駁譚生隱,“明算只對兩道題就想做狀元,莫不是以為天底下沒人了?”

譚盛禮:“……”

注意到旁邊投來的視線,譚振興聲音低了八度,小聲道,“龔蘇安在徽州有名氣不見得來京後還有那樣的名氣,他太妄自尊大了些。”

就說他們,帝師後人,在綿州名聲極好,來京後還不是門可羅雀無人問津。

“本以為龔蘇安腳踏實地,不想他……”

“振興……”譚盛禮打斷譚振興,後者悻悻地垂眸,“是。”

“你看過龔探花的考卷嗎?”

譚振興不解,老實道,“沒有。”

“未窺全貌不予置評……”

“是。”

譚盛禮看過龔蘇安的考卷,明算五道題,盡數答對了的,許是心裏將其想復雜了,竟抹去了最後三道題的答案……

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