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頁)

孟先生:“……”

隔壁考生下筆如有神,作為東道主的國子監學生不好好思考試題竟有心情打瞌睡,只怕難以成材,再細看其考卷,字跡不如人就算了,速度也比不上,丟國子監的臉。

他陰沉著臉,又去看其他學生,著重看國子監學生的考卷,然而轉了圈,沒有找到比譚振興考卷更好的,他作為騎射課的先生,不精通算學,卻也了解點門道,論算學好與不好要比看文章容易,試題會不會做,學生自己心裏門清,能連續的答完所有題,譚振興必然是成竹在胸的,他走了圈,最後又停在譚振興身側,彎腰收他的考卷。

考試采取不糊名的方式,譚振興交完卷就收拾起筆墨紙硯走了,走前還把桌椅板凳擦拭了遍,安安靜靜的沿著走廊走到最前邊弄堂,回眸靜望,等譚振學和譚生隱過來,才和他們說說笑笑的離去。

“我看到楊府少爺了。”譚振興說,“他給我打招呼來著。”

甬道上,譚振興回想楊府少爺禮貌又不失警告的眼神,贊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楊府少爺出身富貴卻沒半點架子,待人彬彬有禮,不愧是讀祖宗的書滋養出的性子啊……”

換了他都不見得能做到那般勤學好文謙恭有禮,不怪父親總想打他們,相較而言,楊府少爺更符合譚家子孫的氣度,自己終究是差了些的。

“楊尚書睿智通達,楊少爺耳濡目染有此氣度乃屬自然。”譚振學覺得不僅僅是讀書的緣故,天下讀書人眾多,且自幼研讀四書五經但受聖人熏陶,言行高潔之人少之又少,楊少爺的行事作風,該是和楊尚書學的。

“哎……”譚振興嘆氣,同樣是耳濡目染,他怎麽就沒學到父親的端莊淳樸高潔淡雅呢,“還是去碼頭扛麻袋罷。”

沒有繼承父親的聰明才智,修養又不如楊府少爺,只能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了,何以取長補短,唯有扛麻袋,他看了眼天色,催促道,“走快些罷。”

三人低著頭,健步如飛,以致聞聲追出來的書童氣喘籲籲也沒追到人。

成績出來了,譚家幾位公子四十道題全部正確,幾位先生想見見他們,哪曉得聽到聲音了卻連個影兒都沒看到。

真是奇怪。

興致沖沖跑向碼頭的三人不知,待他們走後,考棚哀嚎遍野,眾考生撓頭抓額,痛不欲生,後邊的題太難了,難得他們想破頭也答不上來,除了有商賈之道的題,還有船順風順水逆風逆水的問題,雖懂皮毛卻無從落筆,又不敢交卷,只能坐在那磨時間。

磨到最後時刻,孟先生揚聲要求他們交卷才苦著臉交了卷。

這次考試,難度不亞於當年各府府試,楊嚴謹有幾道題憑感覺答的,不知是否正確,也是譚振興早早交卷離場讓他心頭郁悶亂了陣腳,以致於後邊靜不下心讀題,心浮氣躁,題答得自然不好。

他拿起桌底的書箱裝筆墨紙硯,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下,他轉身,是同窗楚天,“何事?”

“譚家人果然非同凡響,先生那邊的成績出了,四十道題,他們全部答對。且其中有幾題方法還不同。”楚天湊到他耳朵邊,聲音很小。

楊嚴謹瞠目,“全部?”

楊嚴謹太了解國子監的試題了,為顯先生學識淵博,常常最後幾道題都特別難,有時連出題的先生自己都不能作答,譚家兄弟竟然全部答對了?想到譚振興交卷後腳步輕快的背影,他眉頭緊皺,確認道,“真全答對了?”

“騙你作甚,國子監的同窗們都知道了。”

礙於明後幾天還有考試,成績沒有公布,但國子監的學生什麽身份,沒有打聽不到的,譚家幾位公子提前交卷,等候閱卷的先生最先看他們考卷,破題準備,思路清晰,解法詳盡的寫在考卷上,沒有丁點錯誤,說到這,楚天神秘兮兮道,“最後道題無解,先生出題時不知,直到看了譚家兄弟的解法才恍然……”

照此說法,譚家兄弟的才學豈不在先生之上?

此事關乎先生名聲,楚天不敢亂說,楊嚴謹卻是聽懂了,眼底情緒翻湧,顧不得寒暄,急急收拾書箱回府了。

待他走後,有個穿白衣長袍的少年過來,“你和他說那麽多作甚,楊府爬得再高,終究不是正主,眼下譚家人回京,哪有楊府的立足之地。”楊府有今天靠的是撿便宜,難聽點就是趁火打劫,手段為人不恥,“等著罷,會試過後,譚家聲名鵲起,幾年就能超過楊家去。”

楊家目前最厲害的是楊明訣,任戶部尚書,掌管國庫錢財,等楊明訣百年,楊府就無人能撐起門楣了。

不像譚家,父子同場登科,榮耀無限。

“楊府根基深厚,豈是譚家能比的?”楚天漫不經心。

少年不說話了,確實,譚家和楊家不同,譚家人清貴,帝師為人寬柔,門生眾多卻不參與黨爭,不理朝事,專研古籍。想到此,少年唇動,“雖是不同,但譚家人更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