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4頁)

不多不少,四文錢一捆,他這共有三捆柴,十二文銀錢。

譚振學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極為驚慌,耐著性子解釋許久,人家聽不進去,就要他買柴。

最後,譚振學別無他法,只得掏錢買柴。

他身上有20文,是父親留給他傍身用的,不成想花在這種地方。

莫名奇妙得了三捆柴,加上他和譚生隱挑著的就共五捆柴,負責吆喝叫賣的譚振興不在,兩人又走不開,只能站在柴捆前,大眼瞪小眼。

不多時,有人來買柴,看他們是外地人,每捆柴只肯給兩文錢,譚振學不樂意,不說兩文錢少,他花四文買的,兩文賣就虧了,然而隨著太陽落山,天越來越晚,手邊的柴卻無人問津了。

久久等不到兩人回去,譚盛禮他們只能進城找人,遠遠的就看到兩人靠柴捆站著,雙眼四處張望,譚振業回眸喚譚盛禮,“父親,看到二哥他們了。”

兩個人,五捆柴,到現在都沒賣出去,譚振學隱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垂著腦袋不說話,譚生隱把事情的經過說了說,譚盛禮看了眼天色,“找間客棧住下再說吧。”

至於柴,也拖到了客棧。

這已經屬於綿州地界了,再往北走四五天就是綿州,客棧老板看他們衣著普通,又挑著柴,興致不太高,大概猜到所謂何事,近日街上出現了無賴,專門占人便宜,低價買東西,轉手高價就賣出去,周圍幾個集市都是他的活動範圍,看譚盛禮他們是外地人人,約莫撞到那人,給的價格低舍不得賣吧。

掌櫃嘆氣,遇到那種人,除了自認倒黴還能怎麽辦。

好在他開客棧的,四文錢把柴全買了。

如此,譚振學更過意不去,他要是不多言沒準就不會發生這種事,還耽誤了全家人趕路。

他心情不好,晚上寫功課也心不在焉的,譚振興不懂他情緒為何低落,“柴不是賣出去了嗎,你還垮著臉作甚。”而且,譚盛禮不曾苛責他,更不曾打他,換作他高興還來不及,譚振學怎麽還憂上了?

譚盛禮在隔壁教小乞丐認字,自從小乞丐隨他們上路,譚盛禮就特別認真的教他,不是教學問,只教認字,小乞丐這兩日都會寫自己名字了,到現在譚振興都不明白譚盛禮為何收留小乞丐,文章毫無邏輯可言,字也醜,哪怕同情心泛濫想收學生也該找個天資聰慧點的,就小乞丐這樣,譚振興覺得他日不會有什麽大建樹。

然而他不敢和譚盛禮說,害怕挨打。

扯遠了,他拍拍譚振學的肩,“別想太多了,先把功課完成再說吧。”

譚振學低頭寫了幾個字,隨即放下筆,起身走了出去,譚振興正覺納悶,但聽隔壁有人說話,是譚振學的聲音,“父親,兒子有錯,請責罰。”

譚振興:“……”

自嘆不如啊。

見過這麽多人,就沒見過主動求挨打的,譚振興細細想了想,他們幾兄弟,譚振學和譚生隱挨打的次數是最少的,譚生隱還好說,畢竟年紀小做事從來不出頭,再挨打都打不到他頭上,譚振學不同,譚振學偶爾也會犯錯,但譚盛禮甚少責罰他,在譚振興記憶裏,譚振學上回挨打還是受他買宅子的事牽連……

有的人哪,不吃點苦總覺得生活沒味!

屋裏,譚盛禮指著書上的字給小乞丐認,聽了譚振學的話,他轉身,面朝著譚振學,“你何錯之有。”

“識人不清被人蒙蔽是錯,多管閑事耽誤行程是錯……”

譚盛禮嘆氣,“被人蒙蔽非你所願,至於多管閑事就更說不上……”

“此事是你疏忽了而已,錯誤算不上。”譚盛禮彎腰扶起他,“人心復雜,能遇到好人也難免遇到心思叵測之人,吃一塹長一智,往後注意便是,何須嚴重至此。”

今日這件小事都能攪得他心神不寧,將來遇到挫折,恐難以爬起來,譚振學錯不在其他,而是內心過於懦弱,禁不住風浪,院試屢考不過也是因承受不了落榜太過緊張所致,他問譚振學,“若有下次,你還會插手此事嗎?”

好心被誤會,好意被曲解。

譚振學沒有回答,譚盛禮無奈,“回屋好好想想吧,若想不明白,去後院柴房看看……”

譚振學不明白父親的意思,走出房門他就去了柴房,柴房裏堆滿了柴,滿滿當當的,明年也燒不完,他心刺痛了下,突然就明白父親的意思了,這世道,終究是好人多的。

如果再讓他遇到,他仍然會出聲制止。

離開客棧時,譚振學偷偷放了幾個銅板在桌上,昨日有人兩文錢問他買,他沒賣,若是掌櫃,他願意賣給他。

他把這件事和譚盛禮說,譚盛禮沒有說對,也沒說不對,只道,“做事如同寫文章,遇到解不開的疑惑就跳出問題看看周圍,光沉迷於做學問是不夠的,為人處事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