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3頁)

譚振業說的話不無道理。

譚振業笑笑,“大哥記得就好。”

因著這事,兄弟兩又親近許多。

看兄弟兩你儂我儂的,譚盛禮搖搖頭,指導完譚佩珠作畫,又教小乞丐認字,盡管趕路,仍在讀書學習中,不僅這樣,譚盛禮還備了往年鄉試出類拔萃的文章,鄉試多了經義和策論,不好好學,根本難以脫穎而出,根據他們各人情況,譚盛禮放慢了進度,增大了功課難度。

以前的文章多和修身養性孝順父母親疏有人有關,這次,他添了興邦之道,難度增加,四人要花許久方能寫篇文章出來。

這類文章難的不是文采,而是詞句,涉及朝廷,詞句得斟酌好,稍有不慎犯了忌諱就會出事。

光是琢磨詞句就得想許久,加上針砭時弊,激進不行,保守不行,不好把握。

譚盛禮布置好功課並不催促他們盡快完成,因為安排了他們進山砍柴,加上趕路的時間,寫功課的時間並不多。

這天,他們挑著柴回來,譚振興手裏提著兩只兔子,白絨絨的,甚是招人喜歡,大丫頭要養,譚振興不讓,隨行養兩只雞就夠鬧騰的,再養兔子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他打算賣了,賣了換錢。

想歸想,還得譚盛禮說了算。

“大丫頭既是想留著就給她留著吧。”

“養在哪兒?”

他們的雞是用麻袋套著,戳了洞掛在馬車底的,兔子不行吧。

“去前邊集市買個籠子,放籠子裏吧。”

譚振興心裏不太高興,“父親會不會太縱著大丫頭了。”大丫頭多大點啊就事事依著她,少不得養得驕縱了。

譚盛禮在教小乞丐認字,小乞丐會背幾篇文章,字卻認得少,聞言,他擡眸望去,“你覺得不好?”

“不是。”譚振興不假思索,“極好。”

女兒又不是兒子,驕縱點就驕縱點吧,他轉身去找譚振學,譚振學贊同譚盛禮說的,雞都養了,養兔子不費事,對於譚振興的吃醋行為,譚振學道,“大丫頭嘴巴甜,父親自然疼她。”

捉到兔子,他和譚振業也提議給大丫頭養,譚振興不答應,非說兔子是他捉到的,女兒也是他的,他說了算。

譚振學還能說什麽?

如今這樣也好。

他們趕路慢,天天砍柴讀書,大丫頭年紀小,坐不住,有兩只兔子給她打發時間正好。

說起這個譚振興就來氣,大丫頭不知道像誰,心眼特多,知道譚盛禮對她好,天天往譚盛禮跟前湊,自己稍微說她兩句就找譚盛禮告狀。

為此,父親沒少給自己冷臉。

生了兒子,絕對要讓他離父親遠點!

看他嘴巴唧唧歪歪,譚振學心知不是好事,挑著柴兀自往前邊集市走,譚振興後背的傷未好,譚振業又得抄書,賣柴的事就落到他和譚生隱身上。

譚振學年紀長兩歲,兩人出行,譚生隱自是聽他的。

回來發現,賣柴的銅板對不上數,他們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