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2頁)

“那也不錯了。”譚盛禮不吝嗇誇獎他們任何人,譚振學在幾人裏邊是最博學的,能答對十九題算不錯的了。

譚振業看得雙眼放光,“父親能否講講?”

“最後這道題出自《周髀算經》,是本很古老的書了……”要不是看到題,譚盛禮都不知府試題目這般難,針對這道題,他講了解法,看四人似懂非懂,譚盛禮又換其他解法講了遍,譚振業最先反應過來,“想不到明算還考這些?”

譚盛禮也詫異,“是啊。”

關於算數,民間流傳的書籍最為著名的乃《九章算術》和《孫子算經》,內容深奧隱晦,讀起來費勁,少有人仔細鉆研此書的,便是掌管國庫的戶部,將此書研究透徹的人也寥寥無幾。

然而府試的考題都是出自書裏的內容,對學了點皮毛的譚振興和譚生隱來說,吃力是正常的。

至於譚振業,雖說有點超乎他的意料,但不是無跡可尋。

“明算這門復雜難懂,接下來幾個月,要好好補補這門課。”譚盛禮挑了其他地方府試的考卷看,明算這門都在增大難度,想來是接下來幾年,朝廷科舉會有變革。

本以為背書寫文章就要人命了,如今添了門算數,譚振興痛苦不堪,“父親,明算這門比重不大,成績差點沒什麽吧?”

案首不也錯了五道題嗎?

“皮又癢了是不是?好好聽,聽完我要布置功課的。”院試不考明算,府試突然增大難度必然有其用意,而極有可能就是鄉試和會試會增加明算這門,譚盛禮毫不懷疑這點。

在屋裏站了會兒,確認譚振興沒有小動作後他才回了房間,翻出默的書,裏邊有本古籍《五曹算經》,不知編撰者是哪個年代的,有次組織翰林院曬書,無意翻到這本發黴的書,覺得有趣就多翻了幾遍,不曾想會有派上用場的這天。

因為手裏沒有《九章算術》,譚盛禮就先給他們講《五曹算經》,布置的功課也多了起來。

加之譚振興他們早上要出城砍柴,下午和晚上才有時間,平時晚上他們各自溫習,不懂的單獨請教譚盛禮,添了算數後,自己看書的時間沒了,下午講算數,晚上講文章和詩文,加上譚盛禮意識到科舉會有變革,除去科舉類的相關書籍,還會涉獵其他,什麽都講,講了便會布置功課,難易程度不同。

便是學業最紮實的譚振學都覺得吃力起來。

不過眾人也算見識到了譚盛禮的淵博,天文地理就沒他不知道的,簡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不敢懈怠,迎著晨霧出門在背書,賣了柴回家也在背書,街坊鄰裏看在眼裏,篤定他們大有出息,巴結要趁早,於是,有老太太坐不住了,趁著譚家兄弟出門,叩響了譚家大門。

譚佩玉出門買菜不在家,汪氏去河邊洗衣服了,家裏就剩下譚佩珠照顧兩個孩子,譚盛禮則在書房裏檢查他們功課,以及記錄講過的內容,聽到敲門聲,譚佩珠先是問了句誰啊,聽出是老太太的聲音才開了門,看人面熟,她試探地喚了聲,“玲嬸?”

“誒誒,佩珠還記得玲嬸啊,你父親可在家?”她是看著譚家兄弟和譚佩玉姑嫂出門的,篤定家裏沒其他人了,這般問不過是隨口問問而已。

“在呢。”譚佩珠側目請她進門,前兩日譚佩玉在街上買了兩只小雞,毛絨絨的,不太聽話,在院子裏亂跑,譚佩珠但心她們跑出去,不敢敞開門。

譚家搬來郡城將家裏的四只雞帶來了,過年殺了三只,剩下只公雞清晨打鳴用的,雞打鳴兩聲譚振興他們就得出門,早先有鄰裏抱怨太吵,譚盛禮又賠禮又道歉的,今天看老太太來,譚佩珠以為又是因為公雞之事,“玲嬸,去堂屋坐吧,父親在書房,我喊他去。”

老太太又重重地誒了聲,說起來,自年前在門口那見過譚老爺,差不多快三個月沒見過他了,他好像特別不愛出門,想到即將看到那個俊美不凡的男子,老太太順了順發髻,又低頭整理衣衫,恨不得有張鏡子能讓自己照照。

女為悅己者容,沒有人不愛美了,尤其在長相俊美的男子面前。

四十多歲的老太太,進了這扇門竟生出心花怒放滿面嬌羞的情緒來,老太太揉了揉滾燙的臉頰,驚覺不妥當,叫住要去書房喊人的譚佩珠,“佩珠啊,我想起來有點事,等我啊,我回家一趟。”

孤男寡女的同處一室不太好,得回家把兒媳婦捎上!

譚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