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土木堡之變

在不那麽令人具有好感的朱棣和同樣讓人喜歡不起來的朱允炆之間,李世民懶得選,直接把答案告訴武曌。

武曌當然知道示好毫無用處,試圖用善意來維系皇帝之間的感情也是癡心妄想,但還是去確認了,朱允炆果然在敵鎮中一臉惆悵。

這家夥本以為和閻君客氣客氣,對面會直接大度的讓他以庶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間,沒想到閻君還是這麽小氣。武曌也沒想到他還能這麽傻。回去就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雖然沒把她當紅顏知己,但還是信了。他自己沉思之後也覺得不對勁,只是從來沒聽說過敵鎮的存在,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敵鎮裏留的這幫人,可都算不上是皇帝的敵人,除了西楚霸王稍微有點能耐之外,剩下的都屬於‘失敗但還敢為敵的人’,包括荊軻在內。

“話雖如此,國無二君。”

武曌當然懂他的意思,領導只能有一個,到現在為止,朱允炆的去向其實不重要,但這是一個好的著手點。

究竟是‘朱棣暗中殺害侄子’還是‘朱元璋借故發揮’,這已經是二人婉轉交鋒的一個借口。畢竟現在還要保持情面上的父子關系,誰都不想直說自己是為了爭奪指揮權,更不能明目張膽的發生矛盾。以此作為偽裝,朱元璋扮演的是仁慈的爺爺,朱棣扮演無辜的被迫害的叔叔,從此之後不僅可以唇槍舌劍,還可以公然動手——其實也不應該動手,但這借口夠給雙方留面子了。

至於朱允炆,一邊呆著去。

比起這對父子互相之間感受到的威脅感,別的事情可以暫時擱置。

爭端持續到朱瞻基來到地府,依然沒有停歇。

朱瞻基在老爹的拼命暗示下,主動表現出願意加入奉天殿的修造工作。

朱元璋嘆了口氣:“朱允炆不在了,此處還是三名壯漢,朱高熾還是不堪用。”

朱棣心說,不知道等到奉天殿落成之日,誰能住在這正殿之中。

五畝地雖然足夠修建奉天殿的,但左右兩邊得有富裕,不能懟著兩邊的籬笆墻蓋房子。必然要效仿之前武曌皇後的明堂,橫跨在二人的宅地之間,這樣才夠大氣。

如今帝鎮的局勢是這樣的,中間一條路,朱元璋和朱棣、朱瞻基住同一邊毗鄰而居,朱允炆和朱高熾住在另一邊。但朱瞻基住在他倆隔壁覺得很不安,趁著現在沒有房子,直接整理好行李跑去和父親一起住,為了徹底不用搬回去,直接把自己的宅地改菜地。父子二人的關系一向很好,拿一只官窯青花瓷瓶換來的床也很大。

修造奉天殿究竟需要什麽?

需要戶部出錢、民部統計出的人口、匠作監的優秀木匠們,深山老林中的參天大樹,數以百計的漆工,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者,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

現在倒是有最後一項。

九歲的小太子繼位之後倒是波瀾不驚,是太皇太後和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負責朝政,皇帝每天學習和遊戲,三楊是仁宣舊臣,朱高熾朱瞻基聽說之後都覺得很放心,朱棣對張輔很有信心。

只有朱元璋對此耿耿於懷,每次談起壽命時,都會說到一件事:“你如果不以聲色犬馬迷惑心智,一心撲在勤政上,中年不歇,絕不會死的這樣早。天天就知道玩蛐蛐,草蟲虛度一春秋。”

朱瞻基:“是啊,現在再也不玩了。”行吧你說得對,我猜秦始皇和周世宗會贊同的。我就打了一次漢王,剩下時間都在京城附近遊玩,省錢安民嘛。還想要怎麽樣。不玩了是因為這破地方連個蟲子都逮不到,前兩天還看到了被風吹出來的枯黃草編蛐蛐,真是令人見者傷心,不知道是那一代古人也是此道中人。

路過的趙恒仗著隔著屏障,大膽的說了一句:“不要迷信啊,玩蛐蛐的命短,難道愛好養龜的壽命就長嗎?哪一個皇帝沒在宮裏養著靈龜。”

朱元璋沉吟了一會:“這話倒是在理。”只是由宋真宗說出來好像很奇怪,他死了這麽多年,竟然明白了不要迷信的道理?

生活還挺平靜,奉天殿所需的木料正在逐漸砍伐,身為天子,要用最貴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

朱棣當年從雲南運了很多楠木回去蓋宮殿,工匠還要在外面覆麻刷漆、雕花。

他們考慮了一下工藝和技能,鑒於現在沒有天下人可以支配,就用便宜一點的木料,蓋最大的房子。榆木同樣可以用作房梁。榆木非常容易栽種,朱元璋就近在接下來的皇帝要來的空地上,屢屢行行的種了三百顆榆樹,偶爾把吃剩的骨頭果皮埋進去施肥,現在他死了五十年,這些樹再過一百年就能長成可用的木料,到時候砍下來蓋房子,省得搬運。

李隆基:“不錯,和我不謀而合。”他也正在砍山上的大樹,就地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