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太平公主這些人或許還不會為太平公主不惜自己的性命,但他們可以為了公主,不惜別人的性命。

尤其是李隆基的性命。

皇帝李旦明白這一點,李隆基更明白這一點。皇帝夾在心愛的小妹妹和心愛的兒子之間,有些左右為難,一開始事事都聽取妹妹的建議,再聽兒子的建議。越往後越覺得兒子的經驗豐富做事正確,而且更合自己的心意,妹妹開始弄權,朝堂上的丞相與她關系密切,她任命大臣,收買大臣。

太平公主不善於弄權,武後什麽都沒教她,她壯大勢力控制附庸的主要方法是——花錢買+給升官。包括贈與法帖、珍寶及宅院田產。升官部分就去找皇帝探討,每每在李隆基處受阻,就覺得惱火,還想易儲。

歷史經驗告訴李隆基,不要等到自己的勢力削弱後再反擊,太宗那句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沒錯,他現在只想要‘興替’。

眾所周知,在過往青史上那多如繁星的留下的名字的人群中,基本上能花錢買來的人,優秀,但不夠忠誠。刺客除外,刺客拿到的是黃金,看到的卻是尊重及對自己的賞識。受到前程和生命威脅而加入的人,或許優秀,但不夠忠誠,隨時都可以反叛。武後深知這一點。

武曌聽著從太宗、楊廣、鄰居和兒女幾番匯聚來的情報,聽的她每天都氣鼓鼓,欲發脾氣又不能。這個笨蛋女兒,當初不是很聰明嗎?知道在我眼前對朝政不發一言,就哄著我開心,怎麽換成你哥你就敢……李旦這小子是個當皇帝的材料,李隆基也是。太平欲進無路,卻又不想退,她只看到眼下繁花似錦,卻沒看到背後的危機,進無可進時,還能如何?誰掌握權力,誰就是眾矢之的。

看著對面李顯和韋氏的小木屋,還有木屋後樹立的空空蕩蕩的十字木架,那年韋氏在架子上掛了半個月,風吹雨淋,熬不住了,開始有問必答。其實對她也沒什麽可問的,她執政時間短,也沒提拔多少有用的人才,至於到底有沒有和女婿私通,也不在帝後們追問的範圍內。只問了她想不想效法武後。她想。放任兩個女兒攀比炫富,就沒想到國家動蕩嗎?沒想。

太宗就把她放了,讓她等著朝代結束之後,去下地獄。誰都知道,武後會在李唐的帝後都出去玩時,根據她又說了什麽,決定是否過去暴揍她。韋氏也時常會懷揣利刃,悄悄接近武後。

武後把注意力收回,仔細想著,我若是依然是皇帝,對於太平公主這樣幹擾朝堂的人,必除之。這和誰是皇帝無關,誰都不願意都被人侵占:“我想,她現在有些危險。”

李治好整以暇的點點頭,把剛定的古琴暫時放一放:“沒錯。”

但是無所謂,人活百年難逃一死,她就算危險不測,又能如何呢?我現在能怎麽辦?據說以前有人試過托夢警告,不好使。

“她來時,我可以去看看她,帶她來見你。”

武曌嘆了口氣:“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李治忽然笑了起來,引用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有種意想不到的參差錯落感:“多虧魏征去的早。”

武曌從來沒有打聽過舊臣們的去向,現在擡頭看了看天幕,帝鎮的天色和人間同步,此事天空中一面是暗淡的太陽,另一邊則是半明半暗的月亮,那夜幕中如綴滿珍珠的黑布一樣的星空尚未顯露。君王如日月,群臣如眾星,這是除夫妻之外最常用的君臣比喻。突然想問問:“李勣…你見過李勣麽?”

“他很豁達。生前就預料到了子孫會惹禍。”李治往後一靠,靠在她肩膀上,軟乎乎舒舒服服的靠著:“阿耶和他的臣子們變成了朋友,我麽,還有些生疏。”你就不用想了,你沒有,狄仁傑還在等你,奇怪,他為什麽要等你。

武曌忽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樂不可支,拍著丈夫的大腿笑:“張柬之後悔了麽?”她早就想說這事兒,一直忍著,今天實在忍不住了。太好笑了!

希望驟然變成絕望,變化的那麽快,他卻在陰間無力回天。

張柬之一定不會後悔幫助太子登基,這是應該做的事,但他一定會後悔沒有誅殺諸武。

武後想起當時垂死病中驚坐起,看到一群人沉默安靜氣勢奪人的圍繞在自己的病床邊,再聯想到後面這些事,張柬之的心境變化,這位八十一歲帶頭政變,驟然被封王,對李顯寄予無限希望,轉眼又被謫落遠方郁郁而終的老者會想什麽?他在死後一定看到了韋武亂政的全過程,一切都變得更糟。

笑的花枝亂顫。清朗的笑聲在帝鎮中回蕩,引的眾人紛紛探頭出來看。

劉邦:“嘖。可惜啊”

“可惜什麽?”

“可惜呂雉沒有這樣的兒媳婦,長孫無病也沉得住氣,見不到婆媳大戰。”兩個漂亮女人互相廝打起來,揪頭發扯衣服,那趣味性比看男人摔跤不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