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楊廣悵然:“義成公主對隋朝最忠心。”

楊堅:“說得對。在你當政期間還有那些忠臣?你又發覺了那些有才幹的忠臣?”

楊廣:……

楊堅展示了一下自己優秀的記憶力,指著旁邊的古人們說了一下,當年誰誰發現的人才,留給了兒子,兒子又挖掘了新的人才留給孫子,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皇帝們紛紛點頭表示他說得對,並且補全了一些沒能青史留名但挺好用的人才,並添油加醋的描繪了一下當年‘千萬人中我只看到他,他果然是個出色人才’這種極具戲劇性的見面,還有就是‘他是我老鄉’,‘美人的弟弟都很能打’,‘雲台二十八將以及落選數人的由來’。

楊廣也只好捂著被揍疼的地方……屁股也疼但是捂著不順手,抱著肩膀回憶一下自己發掘的人才,各家子弟,進士科中比較耀眼的人,拎出來幾個說了一下。

楊堅一點都不滿意:“說的再仔細一點,這幾個人的才幹在哪一方面?”

有些人文采卓越,有些人善於刑法,有些人能營造建築,有些人善於治民。雖然頂級的良臣可以在不同項目上都做得很好,但大部分人能有一個最擅長的事就不錯了。

楊廣只好吧這十幾個人一一細說。

獨孤皇後追問了更多細節,一直追問到他們的朋黨和太子死後的繼承人以及這些大臣都支持誰。

問來問去,楊廣找到了童年的感覺,不是他的童年而是其他人的,那種沒有預習、突然被父母抓去考試的感覺。考了每一個科目又讓他自己解釋錯的這道題為什麽會錯,這個大臣說的話對你為什麽不聽?前十二年都有機會逆轉局勢,保住隋朝,為什麽沒有做到?

楊廣的臉上總是紅撲撲的。尷尬和羞恥混在一起,頗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或者應該換過來說,死不如生。想想陳叔寶見到他的祖先時會是什麽樣,他大概沒有我這樣的恥辱,他沒有半點雄心壯志,只想享樂和苟且偷生,他亡國不冤。現在的日子真不如去下地獄。

……

此去,一是為了收一下風幹了一年的臘肉,二是為了看楊廣挨揍。扶蘇拎著自己的筐,想到心態崩潰還佯裝沒事但滿臉寫滿了‘你這個不孝子為什麽不謀反’的老父親,心有點累。

當時是沒想過,死後想了想,推翻胡亥很難。調兵就不容易,軍隊服從的是陛下的命令,雖然崇敬公子扶蘇,也不一定有膽量為了扶蘇抗拒始皇帝遺詔。

嬴政去帝鎮看熱鬧時沒怎麽想到自己會被談及,也沒想到他們講道理時那些詞兒如此刺耳。雖然罪魁禍首是趙高胡亥,現在被人翻出來的緣由是楊廣,但二世而亡的諸多成因基本上一模一樣。他本想爭論一下,如果自己不死,天下人不敢謀反,仔細想想,敢的,還敢刺殺皇帝。但情況還是不一樣,如果朕不死,李斯、尉繚、蒙恬、蒙毅、任囂、趙佗等人依然在朕身邊,六國遺族不敢復國。後世稱為群雄逐鹿,實際上一開始是六國之人要復國。

問題是如果楊堅不死,隋朝也不會滅。

若拿楊廣比胡亥,他可盡職盡責的多,沒把政務托付給別人。要比較,就只能和自己比,楊廣不如自己會識人用人,而且比自己急切的多。更可氣的是楊廣親口承認他想要與(覺得自己)秦皇漢武比肩……這個人罵起來實在是饒舌。罵他不難,難的是在罵他的時候自己顏面有傷。於是回去瞪了扶蘇半日,命令他回去看熱鬧。

扶蘇倒是知道自己不會被誤傷,他最近也不忙,修路的事項不用日日盯著,回來住幾日也不妨。順便拔拔草,收拾收拾舊日庭院,在帝鎮的小院中度過了許多溫馨的歲月,希望能保持原貌。

籃子的裝滿了要存放在屋裏的書,回程時將會裝好一籃臘肉臘腸和巨大的火腿。

正在劃船前行,看見有個婦人在岸上前行,而且是一直沖著帝鎮的方向前行。這條途徑帝鎮的小河在正式行船的水渠運河之外,很少有人劃船從這裏走,當初圈定帝鎮地點時只是為了讓人們取水方便才圈在河流通過的地方。小帝鎮也是一樣,位於下遊。

美婦人輕車熟路的叫到:“劃船的先輩,你也去帝鎮麽?你載我一程行不行。”

先輩、老兄、大姐是在不知道對方是否比自己先死時的敬稱,也是打招呼時跟人客氣的稱呼。矜持一點的人喜歡援引各種古雅、拗口的說法,經常得到的答案是‘你叫誰呢’?

扶蘇停船等她上來,這位夫人氣質高潔卻不太柔和:“你是誰家皇後?”

“唐朝的。我丈夫是李淵。”竇惠本來只想搭個順風船,看這船竟然能順水流進到‘帝鎮外兩裏地不許人靠近’的禁區中,心下就知道了對方的身份:“你呢?您是哪朝的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