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招賢+司馬炎(第2/5頁)

修行者們拒絕了:“我們不喝酒,不吃肉,不賞玩音樂,不品嘗香料,修道之人餐風飲露,十分無趣。”

“城中的氣息雜亂,我們要走了。”

他還沒來得及再次挽留,修行者們就化成一道道白色的薄霧飛走了。

裝修非常簡便,直接找來呂雉負責這件事,先問她:“你看我的屋子,變大了。有五位須發皆白,穿著舊時布衣的老人手執天書,做了改造。你去打聽打聽,這些人住在什麽地方。”

呂雉篤定的告訴他:“我知道他們住在哪兒,在青石山的山峰上,有十幾棵樹,樹上有小小的樹屋,那是靠著修行接近於神仙的居所。平時負責幫我們作祈福的,都是追隨他們修行的隱居者。”

始皇又開始計算:“你每次去做祈福都要花掉不少黃金玉石,這些‘修行者’斂財不少。”

呂雉搖了搖頭:“不是你想的那樣,事情很復雜。咱們擁有的金銀珠寶都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陰陽兩界之間幻化出的對應的東西,祈福是把這些東西幻化成運氣,貼補到那人的運氣裏。除了金銀珠寶之外,也可以用救人性命的功德來貼補後人,這就是所謂的福蔭子孫。”

嬴政知道她沒被騙,就不再問,道家和新傳入中原不久的佛家都很容易欺騙婦女的錢,她們心軟又不太多疑,容易堅信不疑:“有空陪我一起去,我……”那些廢物兒子就別提了,胡亥能奪權,你們就不能?就這麽任人宰割?我是教你們老實聽父親的話,沒叫你們引頸就戮!“給女兒做祈福吧。”

“好。”

“我先走了。你把這屋子裝飾一番,把樓上弄好。匠作監會聽從指揮。”他從腰帶上揪判官的銀牌,揪了兩下沒揪下來。

“你別弄我來。”拽的更緊了更難挑開。

匠作監的確很聽話,拿鑿子和鋸子弄穿了樓板,從門口處斜斜的搭了三尺寬的台階上到二樓,又在他的高台旁邊也修了樓梯,通向臥室。

樓上只需要用大量的石灰把墻粉刷的雪白,再用大量的席子鋪在地上,用櫃子作墻壁隔絕出幾間屋子,並且把他高台之上的部分隔絕出去,禁止任何人在其中走動即可。

嬴政現在在和蔡邕談話,他把裝修的事扔給夫人,就來找這個眾所周知文采和字體都很好的人,要他負責寫召賢榜。讓人寫東西必然要聊一聊思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聊來聊去,他發現這人的才華字體和能力成正比,都很好,留在這裏只負責寫廣告可太屈才了:“我去和閻君要你。”

蔡邕也有點熱血沸騰,他是滿腹經綸無處施展,不是沒有想法啊,誰願意隔三差五拎一桶墨汁去往墻上寫字:“好!”

蔡邕又推薦了幾個人,有生前知曉的才子,也有死後認識的人。共同點就是踏實肯幹。

他寫召賢榜,三段式的:【首先,告訴曾在人間屈死的忠臣,天地都知道你們忠誠正直愛民如子且委屈,陰間給了你們相應的獎賞,並曾招募你們做官,被拒絕了。這不要緊,只是希望大家能安心,不要懷疑地府的公正無私,在這裏一切都遵紀守法。生前權貴可以擾亂法治,宦官外戚官宦人家和軍隊結黨營私,皇帝或軟弱或暴虐,死後沒有這些煩惱。

然後,說一下新建的城隍制度。又說了說百姓生前有多慘,為人魚肉,能寄希望的只有陰間,我們現在有這樣好的環境,又有做官的機會,要為了生前的理想而努力啊。

最後,寫了城隍的權利範圍,招募這些人去‘還百姓以公正,懲奸除惡’‘陽間官匪勾結,陰間務必肅清’。】

這篇文章要寫在門口的告示墻上,得拿去給閻君過目。

地府有法律,隨意在衙門墻上亂寫亂畫,罰清理墻上所有該清理掉的東西。

閻君看完之後都快哭了:“我們這麽好,他們不知道嗎?還得寫出來告訴他們?”

蔡邕無語,婉轉的講了一下宣傳的重要性——陽間當然看重宣傳,只不過陽間對這個叫‘名望’‘養望’。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在乎。

禦用文人們逢年過節都要給皇帝寫個賦贊頌一下‘咱們陛下好棒棒’‘陛下和堯舜一個德行’‘今年該下雨就下雨,該下雪下雪,說明皇帝好啊’這些是日常宣傳,每逢祭祀宗廟,皇帝自己吹一波孝順,有好大臣時,皇帝自己再吹一波賢明君臣相得。自己不吹,指望誰能知道呢?他當年被董卓綁架過去,董卓就希望蔡邕能幫他搗鼓出一個好名聲來,蔡邕倒是認真做了,奈何董卓實在是不配合。

然後,他繼續拎著小墨汁桶和大字毛筆,在墻上刷刷寫寫,寫了兩丈長的距離,總算是寫完了。退後兩步看了看,嗯,下端不整齊,但是字不錯。

圍觀群眾早就湊過來一大堆了,寫的什麽不重要,但這是蔡邕的字啊!他們拿出紙筆,自己給自己連描帶補的試圖抄一份字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