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告示(8)

蔥、蒜、姜、芥在地府是很受歡迎的調味品,辛辣刺激,更因為吃完之後渾身很溫暖。

鬼魂也喜歡溫暖的東西,熱乎乎的羹湯賣的最好,之前到處都賣的海帶湯也很受歡迎。在野外有幾個冒著氣泡、硫磺味很重的泥坑溫泉,周圍總是圍了很多鬼,窮或節儉的不願意去浴池的鬼,就在這裏享受溫暖。

扶蘇和劉盈打算出去補貨,格外問了問:“孟德,玄德,我們出去買東西,給你帶些什麽?”曹操父子現在被禁止離開帝鎮,劉備倒是沒有被禁止,但在他修煉到能把大耳朵變小之前也不許出去。別的皇帝只要說名字,就能被官員們認出來,大部分小官吏和普通士兵不知道皇帝長什麽樣子。知道名字也反應不過來。但是他們不一樣,劉備的大耳朵長胳膊天下聞名,曹操的大胡子雖然不特殊,但他喜歡在軍隊中策馬,讓士兵們看到自己長什麽樣子。所以,都在家呆著!

劉備和他的祖先們也沒多親,立場含糊不清,沒明確彰顯自己的立場,也不樹敵。到地府之後熟練的種地,收獲是全鎮最多的,收獲之後全鎮分贈自己的農作物,也沒落下贏秦陣營的任何一個人。和生前一樣,一副厚道正直的樣子,人緣很好,誰看到他覺得他很好。

“有勞,給我帶些半斤芥子,半斤醋。”芥子研碎就是黃芥末,辣辣的很香,也很沖,他入蜀之後很喜歡這種調味品。

曹操仰天長嘆,自由是多麽可貴,如果早知道死後幾百年會被軟禁,生前還會做哪些事嗎?會啊!大丈夫就應該立不世之功,死了之後愛咋咋樣,總比生前窩窩囊囊,死後慘慘淡淡要好的多。比起住在孫策隔壁,我更喜歡這裏。

“不知道集市上都賣什麽,有酥酪嗎?陰間有制墨的作坊麽?”

扶蘇:“有。生前制墨的工匠死後也不改職業。只是地府沒有石墨,只有燒出來的松煙墨,也沒有鹿膠魚鰾,只能加米糊。日常練字還可以。”

如果要記述要緊事,長久保存,還是用買來的人們陪葬的墨更好。地府賣的墨基本上和他生前用的墨差不多,雖然人間現在從墨丸改成了墨錠,可陰間因為缺動物性膠水,做不成太大的墨錠。

曹丕表示遺憾:“可惜了。說起制墨啊,韋誕,太仆韋端之子,諸書並善,題署尤精。我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不只寫字,還善於制墨‘參以真珠、麝香,搗細合煙下鐵臼,搗三萬杵’,制出的墨極好。”

他不知道,韋誕現在很慘,曹叡修造了二十五丈(75米)高的淩雲台(台要先修一個高高高的台子,再從台子上面蓋房子),按慣例讓他寫匾。工匠粗心大意,字還沒寫就釘上了,又拆不下來,就拿繩子把他放在筐裏拉上去寫字。韋誕第一次知道自己有恐高症,上去的時候頭發是黑的,下來頭發就白了,回家就燒了寫匾額用大毛筆,留下家訓,禁止子孫後代再練這種尺寸的大字。

幾人從墨聊到硯台,又各自拿了幾匣墨出來對比,險些耽誤去購物。

扶蘇和劉盈只是要給糖醋藠頭(小頭蒜/大腦門)、糖蒜和和蜜餞補貨,他們種了藠頭和蒜,但誰都腌不出這種風味。還想吃滿是芝麻的酥脆胡餅,地府這片區沒有多少胡人,但因為漢靈帝很愛吃胡餅,全京城都跟風,制胡餅的廚子自然很多。

外面腌的藠頭要用鹽、香醋、紅糖、甘蔗濃漿(還沒收幹成紅糖)、好秋油(特別濃厚的醬油)、花椒來腌制。帝鎮中的皇帝們很實在,說是糖醋藠頭,就只放這三樣東西,味道自然不如人家的好,脆還是脆,但除了脆之外很寡淡。只好來買最好吃的東西。

隔三差五要抱怨一下,過去這種東西可以定為貢品的!

除了蜜餞用荷葉包之外,酥糖和芥末都用紙包,買醋是自帶的醋瓶,藠頭和糖蒜用自己帶的小木盆。

地府就是這麽環保。

在街市上仔細看了看,兩個多月沒來看,有新開的店鋪,也有關門走人的,還有寫著‘東家打算去投胎了最後半年清倉給錢就賣’的陶器店,情不自禁的買了兩個杯子一個壇子。

又看到在街邊賣水晶環和香料婦人,是她自己的陪葬品,又買了一些。

看到判官廳那常常的外墻上貼了新告示,還圍了很多人議論紛紛,就去看看。

劉盈踮著腳尖往裏看:“寫了什麽?我看不見。”

扶蘇讀給他聽:“姬昌欽授《易經》原意,荀子、鄒衍參與辯論,張良等人提問。

無關安邦治國、修身養性,不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這是漢朝皇帝們給下的定義)。革除借古喻今諸事,歸本溯源。”

看起來是制《易經》的周公本人對於現在這些繁雜研究著作表示不認同,親自來地府給講課。扶蘇很懂,他覺得《易經》原文深邃但不難懂,倒是那些滔滔不絕的文人,非要把自己的思想往易經上靠,以增加可信度,那說得好的還罷了,說的不好和扯虎皮做大氅虛張聲勢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