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四十五口小甜酒(第2/3頁)

“我三年級的時候,記得那段時間外婆總是要到醫院做手術,一去就要住好幾個月,後來我媽媽也跟著去了醫院,兩個人就一直沒回家……等到我媽媽再回來的時候,已經開始放暑假了。老宅裏布置起了靈堂,全家人都要穿白衣服戴白花,後來有吹吹打打的來家裏,一整夜都在響,媽媽就讓我跪在外婆的靈前哭,一開始我哭不出來,後來看媽媽哭了,才跟著一起哭……”

喬瑜說到最後,嗓子壓得太緊,連聲音聽著都有些啞了,只能先緩口氣,再繼續對他道:“之後我和媽媽就從大宅搬到這裏來了。媽媽說房子是外婆留給我的,叫我好好念書,以後嫁個好人家,還說外婆想讓我以後當女先生,出來教書育人。”

林一安一直聽到故事結束,也不知道該怎麽回應比較好,只能輕輕擡起手,在她背上生澀地拍了兩下,表示安慰。

喬瑜也看出他的意思,有些無奈地對他笑笑,轉而沿著水榭一側的石階往下走。

石階下連著一條小徑,沒走兩步就能看到不遠處緊貼著院墻的紫藤架。紫藤在冬天已經全枯了,只剩下面的秋千在風裏輕輕晃動。

說起來這秋千還是劉瑩特意給她安的,作為年級第一的獎勵。藤架下原本是一具石桌石凳,後來被移到了小路的另一頭。她小時候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在秋千上看小說,一直看到天色黑下去,蚊蟲多起來,需要劉瑩親自拿著電蚊拍一路“噼裏啪啦”地過來找她,才能把叮的滿腿都是包的她拉回屋裏塗風油精,邊塗邊吃晚飯。

喬瑜光是看到這架秋千就能想到很多,自己也沒意識到她會在回憶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把這些話講給他聽,和著院子裏風劃過草木枝葉的簌簌聲,池水映出的天空流雲和時常被遊魚驚碎的波紋,一切都舒展開來,把時間也拉得很慢。

林一安在這種時候並不會說很多話,只是安靜地聽著,從風和清麗的鳥鳴聲中過濾出她柔和的嗓音。

他在國內生活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眼下聽她講起這些,好像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能走近那些時光,草木的脈絡纏繞連結而上,他因此被同化為這裏的一份子。

……

直到從花園的另一側月亮門出去,就到了後院,喬瑜指了指一樓的那排房間,對他道:“那邊是廚房,這幾間都是儲物間,還有洗衣房,民宿的很多用品都放在這裏……這裏的二樓是我和我媽媽的房間,因為本來是給下人住的,房間比較小,朝向也不太好。”

林一安點頭,一邊看了眼二樓的紅木窗欞,問她:“我能上去參觀一下嗎?”

“參觀嗎?”喬瑜有些意外。

“嗯,”林一安應了聲,迎著她詫異的目光,非常鎮定且牽強地解釋,“因為你們家的布局很有代表性,包括剛剛參觀過的花園,現在很難找到保存這麽完整的老民居……加上我最近在做的榕悅莊的項目,參考了很多經典的園林,包括這樣的江南民居,這些對我的專業來說是很好的輔助材料。”

喬瑜作為一個門外漢,聽到這解釋完全沒有起疑,甚至一邊聽一邊跟著點頭,最後應了句:“這樣啊……那好啊,我帶你上去看看。”

“謝謝。”林一安臉不紅心不跳地應了聲。

不過考慮到她大半年沒回來了,喬瑜在上樓前揚聲對廚房裏的人問了句:“媽,我樓上這個房間你收拾過嗎?”

那頭很快回答:“收拾過,你不在家我也天天收拾,一點灰都沒有,幹凈得很。”

頓了頓又問:“怎麽,你跟一安今晚想住這個房間啊?”

“沒有,就是他說想參觀一下,我帶他上去看看。”喬瑜簡單解釋了句,便領著人上一側的樓梯。

木頭老化有些明顯,踩起來吱呀作響,喬瑜擔心他沒走過這種窄樓梯,特意提醒了句:“樓梯聲音聽起來有點大,但其實沒事的,就是台階有點高,你小心點……”

誰知道話音剛落,反而是她一腳沒踩穩,木樓梯發出恐怖的一聲“嘎吱”,嚇得她心跳都跟著漏了一拍,反射性地抓住一旁的欄杆。

然後等她再緩過神來時,就感受到他的手也在第一時間扣住了她的腰,力道很大,隔著厚厚的冬衣外套都能清晰感受到。

林一安在她站穩後也松了口氣,一邊松開手一邊道:“你也小心點。”

兩人原本的身高差得很大,但這會兒喬瑜比他高一個台階,身高就幾乎持平了。他的聲音因此很近地掠過她的耳側,加上腰側漸漸散開的觸感,她本來已經一點點平復下來的心臟又重新跳得飛快。

喬瑜緊了緊嗓子,也只能低聲說句“謝謝”,繼續埋頭上樓。

……

她的房間大概只有十多平,還保持著中學時期她親自選擇的裝修。當時她的審美是淡綠色的雛菊墻紙搭配深綠色的皮質小沙發,有一張正對著窗戶的書桌,能一邊看著鎮上連綿的黑瓦屋頂,一邊聽著河流的水聲寫作業。偶爾的雨天更好,雨打屋檐的聲音舒緩又安慰,是她最愛的白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