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第2/2頁)

“這樣說來,亦嘉還是受了韓家二小姐的拖累?”

項太太在二夫人面前從來沒服過軟。笑道:“主要還是因為我們想給亦嘉找個更好的人家。”

自家的哥哥,她難道還不知道是怎樣的脾氣?

哥哥是嗣子,所以特別想添孫子。何況這秀才考舉人,一次、兩次不中是尋常,也有那考了十次、八次才得償所願的。別人不知道,哥哥是讀書入仕,秀才、舉人、進士,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又怎麽會不知道?斷然不會因此而拒絕別人家求婚的。

她騙得過別人,卻騙不過自己!

二夫人淡淡地一笑。

落在項太太眼裏,總覺得帶著些許的嘲諷。

她心中不快,說了兩句話就要回府,任二夫人、四夫人和太夫人怎樣挽留吃飯,她也執意要走:“剛回來,要辦的事多著。改天再來給太夫人和幾位夫人問安!”

太夫人見項太太去意已決,讓十一娘送她出了垂花門。

“看來,坊間傳說項家長公子克夫的傳言是真的了?”太夫人低聲和杜媽媽議著項家的事。

杜媽媽想到之前大少奶奶的那場風波,笑道:“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仁的事。”

太夫人微微頜首。畢竟是別人家的事,把它拋到了一旁,到了二月初三那天,穿戴一新,和二夫人、十一娘、五夫人去了項家喝喜酒。

項大人在任上,家裏的事由項太太一手操辦。客人雖然只有十來桌,但看得出來,都是至交好友,說話很隨意,互相打趣也有自己的典故,氣氛顯得很是融洽。

因多是太夫人、十一娘和五夫人不認識的,她們被項太太安排到了花廳旁用屏風隔出來的小廳裏,自成一隅,即可以聽到外面的動靜,不至於太過寂寞;又可以不與外面的人打交道,免得和陌生應酬。安排得十分巧妙。

每當有客人進來,見禮聲、問候聲、闊契聲,總會有陣喧闐。

有人站在屏風前說閑話:“……看見那個手上挽著香雲紗四季團花披帛的婦人沒有?那位就是項家三小姐未來的婆婆了。”

“聽說姓龔,是湖廣荊州人士。怎麽就舍得把女兒嫁那麽遠?”

“湖廣的名門望族,世代官宦,家裏代有名人出。說不完,未來的姑爺就是個勤勉好學的。先在國子監讀幾年書,再到翰林院的當幾年差,等能放出去的時候,已是年過而立了。反比找了本鄉的好──不出去做官,總覺得孩子沒有出息;出去做官,背井離鄉不說,女兒獨守閨房,和那王寶釧也沒什麽不同?”

“就你一張嘴利!”另一個笑著調侃說話的這個,“聽你這口氣,這進士、探花什麽的,竟是如此簡單的事……”

坐在內裏的太夫人笑著:“原來項家的三小姐要嫁到胡廣去。只是不知道二小姐許配給了誰家?”

正說著,二夫人走了進來。

她眼睛有些紅,像是哭過了似的。

太夫人知道她的性子,把她拽到了自己的身邊:“這是怎麽了?”

二夫人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就是看著柔謹出嫁,有些感慨罷了。”

大家都笑了起來。

五夫人問起周家來:“……是哪裏人?”

“江西永豐人。”

五夫人“哎呀”一聲:“大小姐的嫁到了廣西的永豐,三小姐的嫁到了湖廣的荊州……項太太的心可真是寬。只是不知道二小姐許配給了誰家?”

“我沒有問!”二夫人微笑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只管到時候來吃喜酒好了!”

空氣一滯,氣氛顯得有些冷。

五夫人也隱隱聽到過“二夫人想把項家二小姐許配給二少爺”的傳言。

如果是別人,她肯定就要打趣一番,這擱到了二夫人的身上,她不免有些猶豫。

十一娘心底有些忐忑。

這件事沒有成,與她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她回去問徐令宜:“江西永豐周氏,是當地的旺望嗎?”

“是啊!”徐令宜笑道,“他們家每代都有人出來做官,前朝到現在,家裏大約出了二十幾個進士。所以有人曾戲言‘無周不成仕’的話。”

十一娘想了想,把項家和周家結親的事告訴了徐令宜。

徐令宜並沒有多想,道:“項大人這個人,還是比較有遠見的。”

正說著,有小丫鬟進來稟道:“侯爺,夫人,大少奶奶身邊的方媽媽過來了!”

“這麽晚了,為什麽事呢?”十一娘喃喃地去了廳堂,又很快折回來:“侯爺,大少奶奶診出了喜脈,方媽媽奉了大少爺和大少奶奶之命,特意過來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