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五姨娘聽著嚇了一跳,困惑地望著十一娘:“十一姑奶奶……給十二小姐說親了嗎?”

這事八字還沒有一撇,十一娘本不想讓五姨娘知道了操心。現在六姨娘一番哭訴,她只好把事情的經過跟五姨娘說了說:“……看著那戶人家還可以,就和大嫂提了提。”

“大太太不同意嗎?”五姨娘聽了沉吟道。

看六姨娘這架勢,大太太肯定是不同意了。

只是還沒有等十一娘回答,六姨娘已道:“她死死咬著十二小姐年紀還小,不同意結這門親事。”她說著,眼淚又落了下來,“家世清白,又是長子,還有功名在身,品行端正……這樣好的姻緣哪裏找去?說十二小姐年紀小了些,可誰家是一說親事就成親的。三書六禮下來,也要個三、四年,到時候十二小姐也要及笄了,正是娶嫁的時候。”又道,“大老爺說了,我們過了夏天就回余杭去。一旦離開了燕京,想找個像王公子這樣人品、出身的,肯定比登天還要難了。她這樣,不過是嫌棄王公子是旁枝,家底薄,以後十二小姐嫁過去一則錢物上不能幫得上忙,二則也沒什麽名聲。你看我們家幾位姑奶奶的婚事就知道了……”話一出口,想到十一娘還在眼前,強忍著把話咽下去了。但還是意難平,怨道,“難道要像十姑奶奶似的,只要個好名聲,管她是死是活!”

六姨娘說的,也是十一娘擔心的。

女兒是用來聯姻的。自己幫十二娘說的這門親事,對十二娘來說自然是再好不過。可對羅家來說,卻沒有什麽利益可言。要講實惠,王澤是王家的旁枝,怎比得上永平侯徐令宜,要講名聲,王澤只是個在鎮南侯府當差的秀才,怎比得上已是舉人的錢明。

可自己畢竟是出了閣的女兒,家裏這些事,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

十一娘暗示六姨娘:“王公子還有個胞弟,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就是鎮南侯,也十分的看重。當初如果不是王公子的舅舅,王公子早就娶了本家嬸娘的一個侄女了。六姨娘不如把這件事跟父親和大哥說說。他們應該有他們的考慮。”

“這,這有用嗎?”六姨娘狐疑道,“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說是您想和周夫人交好,所以想把十二小姐嫁過去更有把握些!”

六姨娘雖然精明能幹,但受生活經歷的局限,考慮問題比較單一。解釋起來又比較費勁。

十一娘笑道:“六姨娘先照著我的話說說看。如果行不通,再說是我想和周夫人交好也不遲!”

六姨娘還有些猶豫,十一娘笑道:“不過,要是這樁婚事萬一成了。有些事我也要提醒六姨娘。王公子家底的確單薄,他既然不接受鎮南侯世子爺的接濟,只怕也不會接受妻子娘家的接濟。他的功名,可能就到此為止了。這樣的女婿……”

“十一姑奶奶。”六姨娘正色地道,“量媒量媒,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要是那王公子家底殷實,或又是願意受人接濟,我們家十二小姐又怎麽會有這樣的機會?”她很誠懇地望著十一娘,“這個道理,我們還是知道的。”

十一娘聽著微微點頭,笑道:“那我們就等周夫人的消息好了。要是能成,到時候只怕還要姨娘勸勸十二娘。”

“十二小姐雖然比不上十一姑奶奶,”六姨娘謙虛地道,“可這好歹還是知道的。不管這事成不成,十一姑奶奶的好意我們十二小姐卻是知道的。”

十一娘得了六姨娘這句話,定下心來,在娘家吃了午飯,就回了荷花裏。

第二天一大早,羅大奶奶登門拜訪。

“要是王家也有這個意思,我們還有什麽好說的。到時候還請姑奶奶幫著遞個音。”

看樣子,羅家還是仔細考慮了這門親事的利弊。

十一娘心裏有數。留羅大奶奶在家裏吃了午飯,親自送到垂花門。

下午周夫人來了。

“我這雙媒人鞋討不討得到手,就看你一句話了。”

意思是說王家沒意見。

真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十一娘笑道:“我正愁給周姐姐做個什麽樣子的鞋面。”

周夫人聽著喜上眉梢,又嘆道:“我那嫂嫂眼神不行了,家裏缺個主持中饋的,先前我還擔心你十二妹年紀小了些。沒想到,嫂嫂正愁家裏這幾年沒積攢下幾個銀子,立馬辦婚事太過寒酸。這可真是應了千裏姻緣一線牽的說法。”

十一娘笑著點頭,和周夫人去了太夫人那裏。

太夫人聽了也十分高興:“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然後留周夫人吃晚飯。

周夫人笑道:“我那嫂子還望眼欲穿地等著我去回信呢!我過兩天再來吵您,今天去我那嫂嫂家蹭飯吃去。”

太夫人聽了呵呵笑,也不留她,反問起福成公主:“……這些日子在家做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