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頁)

姜氏合了賬簿,“去我私庫裏挑幾樣好的給五丫頭送去。”

吳媽媽是姜氏從娘家帶來的婆子,做事利落,也不多話,領了吩咐不問緣由便下去了。

這付家上下,從主子到奴仆,沒有一人不在心中猜測老太太的用意。

可除了知情的幾人,誰也不會料到老太太是想拿付茗頌給付家換個光明前程。

元祿笑著擺好果盤,“付家老太太,倒是個有眼力勁兒的,心思也不少。”

敢在帝王面前玩心機手段,可謂是犯了大忌,可聞恕這會兒也只勾了勾嘴角,並未動怒。

雖說老太太別有用心,但到底在進京前,那丫頭日子能好過些。

思此,聞恕又不甚耐煩地問:“俞州幾個涉事官員,罷官流放就可,何以停滯這麽些日子?”

元祿聽出來,皇上這是嫌周大人辦事慢了。

“說是遇到些棘手的,不過這兩日應當也快了,奴才正想著問,水路行至十日,陸路不過四五日——”

“走水路,這事王瀝去辦。”聞恕打斷他,頓了頓又說:“既都是回京,便讓付家的一道回吧。”

元祿一臉我就知道的神情,笑著點頭應下:“那是走一艘船,還是——”

“要不要朕將碼頭的去處,走哪條水路都一並寫下來給你瞧瞧?”男人冷笑著瞥了他一眼。

元祿倏地閉上嘴,不敢再有意打趣他,至於是一艘船還是兩艘船,就全靠他伺候帝王這麽多年的直覺了。

直覺說,他若是膽敢安排兩艘船,恐怕是要丟去半條命。

是以翌日一早,元祿便動身去壽安堂同老太太商議了此事,美其名曰是沈大人隨行護衛較多,若是付家一道赴京,可規避許多風險。

恰好今日付嚴栢來給老太太問安,聞言剛撐起胳膊,“這怎麽好意——”

“那老身便恭敬不如從命,謝過沈大人好意了。”

老太太笑著截斷付嚴栢的話,付嚴栢瞧了瞧自家母親,訕訕往椅子裏挪了一寸。

元祿走後,付嚴栢才趕忙扭頭問:“母親,這沈大人連大理寺少卿都要畢恭畢敬的,與我們同行,怕是不妥吧?”

老太太從鼻腔裏哼了聲,“你啊就是個一根筋的,人家為何要與我等同行,你當是給自己添累贅的?”

經老太太這麽一點,付嚴栢愣了下才反應過來,語氣未明,“是…為著五丫頭?”

老太太笑笑未答,但那意思就寫在臉上了。

付嚴栢抿了口茶,略有猶豫,“五丫頭還小,那沈大人也不知什麽來路,如此這般,兒子覺得不大妥。”

“你這會兒倒斷起父親的架子了?放寬心吧,老婆子我又不是要將五丫頭賣了,那眾目睽睽之下,難不成那沈大人還能搶人不成?”

說罷,老太太又說:“何況他若真對茗兒有意,待到了京城,兩家也能商議一番再做定論,他雖不知來路,但定位高權重,若能成了,是茗兒的福氣。”

付嚴栢叫老太太這番話說得無言以對,深思過後也覺得挑不出毛病來,只好點頭應是。

此時壽安堂東面的寢屋裏,安媽媽正幫著拾掇物件,見付茗頌往對窗看,順嘴解釋道:“那是蘭姑娘的屋子,說來這不日便要赴京,老太太差人去廟裏給蘭姑娘遞了信兒,這兩日也該回了。”

付茗頌一頓,擡頭又看了那緊閉的小小軒窗一眼。

安媽媽若是不提她險些要忘了,當年莊家夫婦在來探望老太太的途中遇了難,隨後老太太便將莊家唯一的姑娘放在身邊養著。

一養便是七八年,如今莊玉蘭也已十六的年紀。

付茗頌應了安媽媽一句,“我也許久不曾見過蘭姐姐了。”

安媽媽今日難得話多,道:“是啊,蘭姑娘孝順,兩年前老太太那場大病過後,她二話不說便去了廟裏為老太太祈福,一去就是兩年,老太太本也疼愛她,如今這疼愛,怕是只增不減。”

付茗頌往琉璃瓶裏插花的手忽地一頓,若有所思地看了安媽媽一眼,就在安媽媽要擡腳退下時,聲音極低地道了句謝,“謝安媽媽提點。”

安媽媽搖頭,“老奴哪敢提點姑娘。”

遮月捧著銀絲托盤走過來,“姑娘,夫人差人送的,一套成色上好羊脂玉鐲子,奴婢瞧著很是貴重。”

見付茗頌一臉深思熟慮,安媽媽忍不住笑道:“夫人一番心意,姑娘收下吧,往後這種事兒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