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京城裏人精可多了去了。

稍有點敏感的,很快察覺到這事後頭有人在推波助瀾。更敏感的,則是想著這事到底是怎麽回事,肖雯是不是真的涉及到了人命案,又是得罪了誰被如此針對。

大部分人不惹肖雯,一有京城追她人甚多,另一有皇帝是她書畫粉的緣故。人生看不順眼的事情多了去,沒必要為了一個毫無權勢地位的人而鬧得自己沒臉沒皮。

可這回這人下手相當狠,直接將人清譽毀了一半。

人再怎麽風流,一些約定俗成的道德還是要有的。拆散別人家庭,不論男女都要被唾沫星子噴死,於禮也不合。更別提人還牽扯了案子。

對於大部分人家而言,能牽扯到需要上順天府決策的案子,那已經是有點嚴重的案子了,如果回頭轉交三司,那案子就是嚴重的嚴重。

百姓對案子好奇,上層對案子也好奇。

而當幾封信分別送到幾家人手中後,整個京城的水變得更加渾濁。

皇宮中。

皇帝打開了一張紙,細細看著紙上的內容。

身邊莫山恭敬躬身,與皇帝匯報著現下的情況:“順天府府尹正在審問被雲將軍一道帶來京城的那些人。這些人該是提早也被審問過。所有收到信的人,全是被他們對付過的人家。”

皇帝沒開口。

莫山身為錦衣衛,能查出來的東西很多:“這紙張在京城有三家印廠有賣,國子監中學子使用最多。墨並不昂貴,是尋常隨處可采買的墨。”

所以這幾封信和國子監印書擾亂京城的人是同一批。

法不責眾,皇帝就算要對付,也得優先對付領頭的謝寧。而謝寧身後有謝家,此等小打小鬧會被認為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讓百官心寒。

皇帝開口:“你看是誰寫的這信?”

莫山依舊躬身,語氣都沒有變化:“封翰林,封淩。”

真要查,查起來還是容易的。

大部分的案子總歸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如今京城的各種事情復雜混在一起,推波的人逐漸從個別到了好幾戶人家。恩仇擺到明面上,再不遏止就會越鬧越大。

肖家是買兇人,但別家也會有買兇人。

到時候牽扯起來,朝中臣子怕是互相針對,能公器私用,鬧得不可開交。

“你說這人是為了自己的手,還是為了傅辛夷?”皇帝忽然好奇了起來。

莫山:“臣不知。”

皇帝又將視線投向了一旁的太監。

太監和聲細語回著話:“陛下,封翰林到底是年輕人,手段粗糙了些,也想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兩方面原因該是都有,望順天府府尹能給出個公道。”

皇帝點了頭:“給出個公道。”

給出個公道。

皇帝細品了這句話,覺得有點意思。

要是封淩再年長個十歲,對朝政了解得更透徹一點,皇帝是絕不會認為封淩是純粹為了一個公道。天底下不公不正的事比牛毛和繁星還多,講公道講不過來。

封淩工於心計,直白一點擾了一池水,更方便做自己想做的事。

肅清朝堂,讓很多人不敢再對他暗中下手,倒也是一方計策。至少對皇帝而言,敲打了大批逐漸膨脹的臣子,此舉有利無弊。

“肖雯的動作是越來越大。”皇帝輕嘆了一口氣,“她何必。”

莫山和太監都不敢接話。

他吩咐了莫山一聲:“讓元駒回來一趟。”

莫山應聲。

莫山告退,太監卻退不了,繼續躬身在邊上隨時準備伺候著。當皇帝稍有動作,他便快速上前,虛扶著人跟上。

皇帝走到窗口,看著外面晴空萬裏。

皇宮的景色,從這裏望出去,每年都大同小異。他以前做夢都想著自己站在這兒,會是何等的喜悅和自傲,然而年復一年,原來還是會厭的。

雖厭,不悔。

“讓他們把接下去幾日與此案相關的本子理出來。三日後交給三司。此案從順天府轉交過去。”皇帝開口,將這事定下了基調。

要查,還要嚴查。

太監應聲:“喏。”

皇帝對著風景出了會兒神。

忽得有人稟告:“陛下,皇後求見。”

皇帝回過神,臉上神情略帶無奈了些:“讓人進來,你們都出去。”

太監再次“喏”了一聲,先行出去了。

宮裏頭,皇帝能穿著隨意,一身寬松袍子就躺在那兒,皇後卻不行。她作為後宮表率,日常穿戴都不能太過越了規矩,容易引得群妃和宮女效仿。

皇後衣著奢華,妝容美艷,卻冷著臉踏入宮殿,任由宮女太監將門給關上。

宮殿裏就剩下她與皇帝二人。

皇帝在窗邊轉身,微側頭:“梓童瞧著心情不好。”

皇後看著眼前的人,覺得這人可真是虛偽至極。他明知道自己為什麽心情不好,明知道外頭發生了點什麽,卻還和沒事人一樣,開口輕描淡寫一句“瞧著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