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藩王(第2/3頁)

早在前大齊朝代時候,就曾經有識之士提出過,要在北方的兩條主河流間開鑿一條大運河,可以通貫九個郡,大幅度縮短運輸時間。

前幾天有朝臣在商議糧草運輸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雲舒翻閱了資料,發現這工程的浩大程度幾乎是京杭大運河的三倍,也難怪大齊籌劃了很久都沒法完成。到了大梁,武帝曾經想過動工,可藩王的麻煩都沒擺平,朝廷也消耗不起這麽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嗯,還得盡快將火、藥發明出來,雖然戰場上使用的幾率不高了,開山工程可是能大幅度降低人力消耗啊。

雲舒已經將這件事列入了自己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現在他只恨,自己雖然是個理科生,奈何卻不是學物理化學的,高中課本只能記得少部分了。

雲舒雖然知道融合錳等元素的鐵能大幅度提升強度和硬度,但具體是個什麽原理配比還真不知道,需要工匠慢慢摸索研究。

不過好在穿越小說看得多,火、藥這種東西,硫磺木炭什麽的構造比例還是能記得住的。

也幸好這個時代也不乏有探索精神的人,指明了方向,總會試驗成功的。

再不行,他還有氣運大、法呢,大幅度提升試驗的成果概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知道皇帝喜歡這些新奇之物,工部乃至民間的不少匠師都聞風而動。比如之前一個工匠獻上了一種改良的炭爐,中間內置排風系統,促進煤炭充分燃燒,可以大幅度節約炭火。

對這些助益民生的東西,雲舒也不吝賞賜。

他確信,在自己的推動下,將來各式各樣的產品還會進一步增多。

現在身為皇帝,他最需要的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弄到更多的錢,來開展更多的試驗,還有一個就是如何將未來產能提升後生產的各類新款商品賣出去。

產能的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過度增加,就是危機。如何把多余的商品販賣出去,才能更好地轉化成後續生產力。

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合成一個來看待。

暢通國內外的商道。

說到商道,雲舒這幾日遇到了一個難題。

之前大梁雖然一統天下,但為了盡快結束兵燹,與幾位勢力龐大的地方諸侯相互妥協,分封了四位異姓王。就是當時的南澤王、北離王、東淮王和西建王。

這幾位藩王無不是坐擁龐大的封地和兵馬,堪稱地方的土皇帝。

到了武帝朝,自詡國富民強,武帝就想著削番。其中的南澤王府首先被他設計除掉,因此多了段無音這個王府遺孤,還有謝景這個仇敵。

緊接著又想對西建王下手。西建王原本就野心勃勃,不等武帝下手,幹脆舉兵謀反,一度占據北方十二郡,引得天下大亂。武帝廢了好大的功夫才徹底鎮壓下去。便宜老爹謝礎在這一場仗裏功勛卓著,一躍成為朝廷棟梁。但是,再多的勝利也掩蓋不了朝廷因為這場叛亂元氣大傷的事實。

剩下的東淮王府和北離王府,武帝一時就不敢輕易下手了。之後幾位皇子爭奪儲位,內政混亂,朝中緊接著又出了男主這個礙眼的家夥。削藩就更艱難了。

北離王府和東淮王府兩家也知曉武帝的心思,雖然明面上沒有撕破臉,私底下小動作不斷。

其中原主崛起,青雲直上,執掌朝政,也少不了這兩家的暗中推波助瀾。其中的北離王季寰,坐擁重兵,與原主兄弟相稱。雖然沒有真正結義,也算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而東淮王府更是新朝幕後的大金主。江南豪商背後,幾乎都有東淮王府的影子,淑妃出身的沈家就是其中之一。淑妃的親姑姑,還是東淮王庶弟的夫人。

當初淑妃和德妃一起入宮,便是原主與這兩大王府的一個交易。

雲舒翻看著地方商道的奏報,忍不住想著。

難怪武帝想要削番來著!

先看東淮王府,占據了東南商貿的大部分不說,還占據了幾乎全部的海貿,包括對東洋和南洋的貿易船隊,光是直屬其名下的海貿船隊就有十多支,上千艘船。像淑妃出身的沈家這種依附家族的船隊就更多了。而且東淮王府還設有專門的海軍艦隊,來護衛這些海上貿易。

甚至根據東錦司送來的消息,海外來往的時候,有些南洋小國妄圖占東淮王府的便宜,被他們派兵滅了好幾個,扶持了自己的傀儡上台。整個國度,基本上在他們的控制之下了。

這他媽的哪裏是土皇帝,人家都要當洋皇帝了!

再看北離王府,一樣的龐然大物。

因為長年駐守北疆,抵抗北狄的入侵,封地雖然不及東淮王府富庶,卻軍備精良。

北離王府長年駐紮在對抗北狄的前線,麾下兵馬戰力比起朝廷的毫不遜色。

如今北狄已經被男主給滅了國,疆土變成了中原的一部分。北疆七鎮,北離王府的大本營,依然駐紮著近三十萬的精銳,還坐擁北方十幾個郡一半的稅收,就不太合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