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頁)

治化市第三報社也不例外,這一期的主版標題就是:春耕忙,打田機顯神威逞能。

這是黃緒寧在大興村發現打田機後,對此做了一篇跟蹤報道。

文章詳細闡述了筆者在儀水縣大興村的所見所聞,既贊美了大興村這些農民朋友的勤勞樸實,還贊美了他們與時俱進,懂得利用打田機這樣先進的機械輔助種地,又突出了打田機這樣的機械種地的優點。甚至他還拿到了打田機工作效率的詳細數據,與往年耕牛整地做了對比,發現無論是在效率還是效果上,打田機都優越於耕牛。並且文章裏還配了一張已經打過的田和沒打過的田的對比圖,圖文並茂,可讀性很強。

黃緒寧這篇最新的報道不僅被第三報社所錄用,並且還被省報轉載。

一時間,省內省外都知道了蘇省農業的蓬勃發展,知道蘇省有個名叫打田機的先進的種地機械,並且蘇省的農村都已經有人用上了打田機來整地了。

緊接著,蘇省這邊相關單位的電話被打到爆,都是詢問打田機的事,是不是真的有那麽神奇,以及多少錢一台,他們能不能購買等等。

因為春耕在即,甚至有不少省外的人親自跑到蘇省來,就為定購打田機。

當他們被告知今春打田機僅夠供應本省時,不少人還不死心,即使排隊都要購買。畢竟春耕不行,夏收之後就是搶種了,更加需要打田機。

這篇文章讓黃緒寧翻身了。省報轉載之後,相當於將施加於他身上無形的壓力或者限制掃蕩一空,而且他這個記者在這圈子裏也變得小有名氣。

而此時的銅湖市市委大院,鐘樹鴻正在部門小會,會議的主題就是指導全市春耕工作。

他弄到了一批特供水稻稻種,正準備選擇特定的鄉鎮來播種。

儀水縣大興村的特供冬稻盡管沒有任何的官方宣傳,但在省內確實小有名氣。

沖著它的高質高產,他硬是利用關系從吳氏那裏弄來了一批。他這也是為了能在銅湖市做出一番成績,為此他不拘小節,能屈能伸,況且這也是為了老百姓不是嗎?

市長助理匯報,“市長,指定的村落已經開始播種了。”

鐘樹鴻點頭,然後強調,“春耕工作一定要做好。”

是的,鐘樹鴻經過幾個月努力,終於將頭上的代字去掉了,為此付出了很多。

他有時候會想,如果調來銅湖的時候,一開始的職務就是市長,那經過之前幾個月的努力,他現在到市委書記的功勞他都積攢一小半了。

就在這時,他屬下手裏拽著一張報紙沖了進來,“市長快看,咱們省出來了一個打田機的整田利器!”

“我看看!”

鐘樹鴻接過報紙,上面那篇報道正是黃緒寧寫的那篇,如今被省報轉載。看到這個名字,他頓了頓,然後接著往下看,他雖然重點關注打田機,但裏面提到的大興村他也沒忽略。而且省裏在轉載後發表了一封聲明,說因產能受限,七一機械廠能生產出來的打田機數量有限,省裏會根據各市情況酌情安排相應數量的打田機下鄉幫助春耕,擬初步數量每市十台左右。

等他放下報紙後,他有點難受,這個打田機應該早就出來了,可是他卻沒收到絲毫的消息。

鐘樹鴻自嘲,自打來了銅湖市他都成了聾子瞎子了。

“打個電話到省裏去問問這是不是真的。”他吩咐。

市長助理點了點頭,沒一會他來報告結果,“每個市有十台的名額,這事是真的。”

鐘樹鴻點頭,“這事已經確認了是吧?那我再和老領導聯系一下,看看有沒有富余的,然後多爭取幾台。”

十台怎麽夠?大興村都得了三台,不,四台。而銅湖市太難了,整個市都是以農業為主,但這裏的地地型不好,很難收拾,正需要省裏多少照顧一點。

這時,外面電話又響起,市長助理出去接起。等掛了電話之後,市長助理的表情很怪。

“市長,剛才省裏打電話過來,說分到我們銅湖市的打田機只有五台。”

鐘樹鴻一愣,五台,才一半?他有點不敢相信,“你確定嗎?”

“屬下和那邊再三確認過了,省裏拔給銅湖縣的打田機真的就只有五台。”

鐘樹鴻都愣住了,也就是說,別說多照顧銅湖市裏,這可以說是打壓了。

“有問他原因嗎?”

市長助理回道,“他說這是領導已經分配好的,說他也愛莫能助。”

鐘樹鴻對他說,“你先出去吧。”這事不對勁,他需要親自打電話問問省裏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市長助理依言出去,順便給他帶上了門。

鐘樹鴻來到電話機旁,拔出了一個電話。

今年商懷南也履新了,升調蘇省省會市長兼省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