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天問與高考自問(第2/2頁)

其四,在諸多方面。如中國的人口問題很嚴重,當年不實行計劃生育,弄得現在十三四億人口,實在太多,住房、就業等實際問題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又如中國人歷來的怨憤情緒。魯迅就曾經指出中國人的怨憤問題,如果不以理性作引導,實在可怕。再如自己的能力和機遇問題。我有個朋友前年大專畢業,找到一個民營公司,憑著年輕人的幹勁和自己的聰明,已經成為副總。還如自己的工作和薪酬定位問題。大學生定位不準確,高考就成為被告。還如自己家庭的權勢、財富問題。不過這並非一般人所能達到,還是要靠自己努力。諸如此類。

其實,高考和大學都是社會問題,體制問題,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任何一所學校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總之,你無權無勢無錢無天才,不會或沒錢沒頭腦做生意,不想無恥不想犯罪,就請做各種努力改變自己,做好自己,如學習技術或者高考吧,難道聽人說幾句高考的咒語就放棄了嗎?天助自助者!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想開了就能收放自如,海闊天高。

附同事的各種反應。

肖:“黎博說得太有道理了。

“高考是我們這個國家唯一僅存的還算公平的制度。如果取消高考,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的子弟,最大的受益者將是有權有錢人的子弟。呐喊取消高考的人基本上是別有居心的!老百姓不要跟著瞎起哄,否則最後害的是自己。

“現在考大學大致有個規律,當然不是絕對的。普通百姓的子弟讀一本,小康家庭的讀二本,有錢人家的讀高職高專。據說那些高職高專開學時那排場也是令普通百姓傻眼的。”

鮑:“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師,更應該思考的是經歷了高考的學子們,我們應該給他們什麽?高等教育不改革,作為不公平中最好選擇的高考,永遠都會在‘天問’的責難中延續。”

肖:“中國人太多,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只是一種培養人才的手段,更成為了一種淘汰機制。所謂僧多粥少,資源有限,優質資源更有限,要爭奪有限的資源,千萬家庭的子女改變命運的最直接途徑就是通過高考。

“其實現在教育的畸形不只是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體制的問題。單純拿學校是問,拿老師是問,拿家長是問,拿學生是問,永遠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只需問一個問題:‘學生自己不通過努力解決自己的前途命運問題,有誰能夠解決?最後還是靠自己,最後還是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