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中學教學而否定大學創新?(第2/2頁)

所以說,思維和心態都是很好的財富資源,再加上個人的努力和機遇,就會有更大發展,所謂分數其實不是那麽重要,不宜誇張。

其五,其原因何在?“是墨守成規坑害孩子,還是成為少數堅持自我卻又有可能讓孩子失分的一個呢?”

一是,你就是害怕所謂的優秀率、平均分比其他老師教的班低,而使得自己的收入受到一點影響罷了,其實影響也沒有那麽大。為什麽普通教師會有這種想法?這還是要說到教育體制問題。國家和省的文件中對中考、高考升學率之類是沒有規定的,是相對開放的,只是因為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如市縣區鎮鄉村校等各級領導的政績思維和利益瓜分,以及家長的功利性思維,優質資源的匱乏,導致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惡果。這把普通教師折騰得很累,有時候也促成了教師借學生發財的現象。這就是現在不少有錢人都不太願意自己子女在國內接受中學大學教育的原因。

二是,我們必須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大學鼓勵創新實質上鼓勵了一種相對純粹、自由的精神,相對非功利的心態。我們還要看到,“不讓孩子失分”也是“坑害孩子”的一種方式。我聽有個外省的朋友說,他一個在當地鄉村小學做教師的學生說,她調到某校監考的時候,該學校的一個老師直接跑到教室裏報答案給學生,她震驚得不知如何是好。據說這種現象在基層學校並不罕見。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一個學生說他實習的初中,有的學生都不認識幾個字,只是因為義務教育取消留級而讀到初中。義務教育在這種情況下變成了非常功利的快餐教育、瞞騙教育、劣質教育。這需要整個體制改革來完善。但大學鼓勵創新可在體制尚未完善時發揮一點作用。我也期望其作用越來越大,如能最終推動教育體制完美則更好。

其六,關鍵在於你怎麽做。沒有學術研究的開放與提高,國家或人類的科學、文化、教育就難以開放與提高發展。現在不和科學聯系的事物不多,連吃飯都與科學有聯系。通過晚清歷史的教訓,我們就知道落後就要挨打,據說當時甚至到了機器的操作都要靠外國人的地步,你希望如此嗎?所以,不是不能夠有探索有創新性思維,而是你自己做得怎麽樣。不是不要生存,而是怎樣在生存之余,你用自己的教學讓自己的心有點空間,讓學生的心有點空間,讓人更加像人。因為所謂功利,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你不用功,不花點心思,又如何得利?做紮實,不等於狹隘,教書育人不等於使人變成單向的人。你不要說自己很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不努力就能夠做好的工作。

至少至少,我們要讓自己的心有點空間,進而讓自己孩子的心有點空間,他們在學校已經很累,在家裏我們就不要逼得太緊了,否則會出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