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山長水遠 做別人情感的傾聽者與思考者(第2/3頁)

她的享樂主義除了因為年輕,更重要的是因為她從小就沒有被寵愛的感覺。所以無論在老家還是婆家,她都覺得不幸福不開心,結婚了也如此感覺。除了自己快樂,誰還能夠給她快樂,她只相信自己亦同此理。這就是其心理根源。她只有在工作的城市,因為自我實現才找到了一點安全感。但是她內心總是對外在的世界和別人充滿了戒備心。

我問是否對我也有戒備,她說有,這也是初次見面的人之常情。也許是我的傾聽態度,也許是她從我的眼睛裏看不出惡意,她的腰板並沒有挺得很直,也就是說戒備心不是太強。

再回到根本,也許她從小獨立慣了,她的內心裏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是一個獨立的、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能夠給自己以精神的配合或引領,但是她的丈夫是個依賴型的人。其家裏有錢,父母強勢,從小生長環境如此,沒有辦法。不過,按照普通的標準,一個男人能夠有自己的工作,能夠顧家就是好男人了;如果都沒有,那就不好。即使他都有,但是婚戀的問題不是自己好就是好,而是需要被對方看好才是好。我忽然想到楊瀾的一句話:“好男人不是遇上的,而是愛出來的。”你不能老是抱怨,而要理解,愛不是改造,愛是寬容。

不過她也很清醒,說她丈夫沒有什麽能力,又不思進取,不夠勤奮,就想回家靠父母,等著分兩百萬的家產。她說這樣的素質會守不住家產,現在這個社會兩百萬不算很有錢,難道等到40多歲了才出來打工,何況兩個人的確沒有什麽感情。她很獨立,說的也有道理。現在這個社會,就工薪階層而言,高收入高職稱的人也不算少,有很多人自己十多年就能賺到這個數目,夫妻倆都是這樣收入的話,不到十年就會賺到這筆錢,更何況工作是幾十年的呢,更何況有些人年薪幾十萬呢。就像巴金在《憩園》裏面說的:“我現在才明白,不留德行,(只)留財產給子孫,是靠不住的。”再大的家族,子孫無能,始終會坐吃山空,重要的是精神、道德、能力,而非物質金錢的陶醉。

還回到根源,我覺得人的心就像水一樣,要看我們把它放在何處,放在狹窄的地方就郁結,放在廣闊的地方就寬廣。你把它放在茶壺裏,你就只有茶壺一樣的胸襟;你把它放在小溪裏,你就只有小溪的胸襟;你將它放在湖泊裏,你就具有湖泊一樣的胸襟;你將它放在江河裏,你就具有江河一樣的胸襟;當然,你也可以將它放在大海裏,那麽你的胸襟就好像大海一樣廣闊。

其實放在茶壺裏,並不是說心胸狹隘,而是說我們受的壓迫更大,四處碰壁,出口更小;即使在小溪裏,我們也就能夠看見藍天白雲陽光。她現在不開心,就是把心放在茶壺裏,把心裏的石頭也放在茶壺裏,怎麽能不碰壁?怎麽能不郁悶?她說的確也是,她的心裏已經放不下其他東西了,心裏的石頭又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來。我說這不一定,你要一顆顆拿出來,或者你把茶壺打碎,心就打開了。把心打開,就要反思。反思婚姻,反思自我。

另外,一個女人如果沒有一個安穩的家庭,無論自己做得怎麽好,都會缺乏歸宿感,這是很多女明星如楊瀾等的心得體會。她身體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心理。這樣的身體更需要一個安穩的家,一個愛自己的人,一顆安靜的心。

說到底,愛是一種修為,需要思考,需要經營,需要大度,需要領悟。

關於婚姻的反思,前文已談,此處不贅。關於反思自我。其實真正的個性是建立在自我反思和能力鍛煉的基礎上的,沒有前者,就看不見自我;沒有後者,自我就樹立不起來。一個人太過注重自我的感受,反而是個性泛濫,是缺乏真正的個性。西方的自由都是有限制的自由,有個性的人都是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很平靜的。因為平靜才能穩得住自己,才能懂得節制,才能大氣和實在。一個真正有個性的人肯定是有責任感的,否則整個人都是輕飄飄的,自己都把握不住自己,缺乏重量和力度,卻無法對自己負責,更何談對別人負責?

一個人的真我就是平靜、真實、通脫的,我建議她無論是否繼續與他在一起,都要把她的自我和愛找回來,這樣才會有自己的成熟和快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要自我領悟,無人可以渡你,只有你自己自渡。不是說有了經歷就會成長,這遠遠不夠,有了經歷,再加上自我反思,才會真正成長,否則一切依賴外在,自己還是樹立不起自己,看不見自己。反思,並不是封閉,而是回到本真,明心見性,以靜制動,向世界打開自己,向自己打開自己,達到內外兼修,內通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