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第2/2頁)

林洙與林徽因交談,都是林徽因口若懸河,她自是插不上嘴。而與梁思成談天,雖然是晚輩,就連林洙這等本來不善言辭的人,也在這個“大人物”面前,發揮其有限的口才,發表著幼稚而熱忱的意見,從沈從文、曹禺、巴金,到歐洲、蘇俄的小說,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小說,滔滔不絕。而梁思成則在一旁靜靜傾聽。他是她的師長,現在卻漸漸成為了她傾訴的朋友。她甚至對他講了她的婚姻,她戀愛的煩惱。而梁思成也是推心置腹。

1955年林徽因去世後,“萬籟無聲,孤燈獨照”,林洙給他帶來了溫暖和慰藉。這是他極大的幸福,也是諸多的煩惱。他於是鼓足勇氣,半是忐忑,半是自嘲,給她寫了一封大膽的信。

“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你在這時候會突然光臨,打破了這多年的孤寂,給了我莫大的幸福。你可千萬千萬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紙‘申請書’,不知你怎麽‘批’法?……我已經完全被你‘俘虜’了……”

署名是“心神不定的成”。林洙當面看完了這封信。梁思成卻害怕唐突了她,囁嚅著說,我以後……再不寫這樣的東西了……林洙一聽到這樣的話,陡地覺得傷心。(百度百科“林洙”詞條)

就這樣,他們成就了百年好合金玉良緣。但是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有多年的交往,有比較相近或互補的東西。如果換了另外的雙方,結局就難以預料。

對於暫時找不到你“生命中的那個人”而分開的人,如果好合好散,就給對方買把好梳子吧。它的意思是,你有一頭好頭發,應該配一把好梳子;雖然不知道最終給你梳頭的是哪個人,但是至少這把梳子可以讓你自己愛護你自己;希望你以後能夠找到那個跟你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的好人、真人、負責任的人、你愛的人!你“生命中的那個人”!

然而誰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

你是誰“生命中的那個人”?

這是緣分,也是命運。

黎老師和他指導論文的學生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