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第2/3頁)

一是,玩弄情感型。如胡蘭成,雖然他符合張愛玲的條件,比她大15歲多,但他是個花花公子,最終張愛玲選擇與之分手。

二是,“我可以愛”型。如自我壓抑了多年的魯迅,剛開始對於小自己18歲的許廣平的追求是若即若離,顧慮重重的,但是最終情感突破理智的藩籬,喊出“我可以愛”的呼聲。

三是,“為愛等待”型。如巴金對於比自己小16歲的讀者蕭珊的主動示愛是猶豫而善良的,他讓蕭珊考慮清楚,等她成熟,不想耽誤她。蕭珊也為之感動,最終巴金等來了一場忠貞愛情。

四是,“活在當下”型。好像是2012年,我的一位80後碩士朋友打電話跟我說,我們都認識的一位老師娶了一個小他20多歲的妻子。我當時問她:“你不覺得他們差距太大了嗎?”她說:“我覺得他們蠻好的,合得來就好。”後來,我給那個老師打電話時終於忍不住問他:“你有沒有為她想過,假如你70歲走了,你的妻子還不到50歲,你忍心嗎?”我跟他很熟,他沒有罵我。他說:“你的善良和真誠令我感動,但是愛就是愛,情感可以沖破身份、年齡等限制,而且我們沒有強迫與被強迫,就是覺得適合。如果以年齡設限,魯迅他們都不用結婚了。我們要活在當下,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到來,只要做好現在,活在當下,未來也不堪憂,把愛當成旅程,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大意如此)這大概是當下老少戀的普遍心態。

其七,離婚率偏高。誰都知道,結婚很正常,離婚也正常,但是現在離婚率的確偏高,就不太正常。

今天,你離了嗎?20世紀末曾經流行這樣一句“戲侃”,但時至今日,大家已不再覺得其幽默,因為“狼”真的來了。據民政部提供的數據,今年(2011)一季度,全國有46.5萬對夫妻勞燕分飛,平均每天有5000對夫妻離婚,離婚率為14.6%。

從過去的談離婚色變,到70後糾結於離或不離,再到如今80後的“離婚沒啥大不了”,中國人的婚姻觀正在發生改變。據不完全統計,從年齡結構看,目前全國22~35歲的人群已經成為離婚主力軍,也就是說,70後、80後成為離婚高發人群。中山大學在上海、廣州進行的一項小樣本調查顯示,70後、80後的已婚人士中,離婚人數達到或者接近一半。

“今天,還能相信愛情嗎?”近日在網絡上瘋傳的這句話,讓人傷感,更讓人困惑。(http://news.qq.com/a/20110619/000652.htm)

全國一季度離婚率,2007年11.1%;2008年12.4%;2009年13.6%;2010年13.0%;2011年14.6%。廣東一季度離婚率,2009年9.8%;2010年10.4%;2011年10.9%。

2009年中國離婚率十強榜:北京,離婚率39%;上海,離婚率38%;深圳,離婚率36.25%;廣州,離婚率35%;廈門,離婚率34.9%;台北,離婚率34.8%;香港特別行政區,離婚率33.8%;大連,離婚率31%;杭州,離婚率29%;哈爾濱,離婚率28%。

(http://fashion.ifeng.com/emotion/topic/detail_2010_08/17/1970002_1.shtml)

其他戀愛模式在此從略。因為本文不是論文,是隨感,是日志,這裏講的是這個時代的愛情現狀,重點講述與以往時代略為不同的或值得講述的情況,其他情況則從略。如果說這很“片面”,也無所謂,因為深刻本來就是片面的。在此文中我沒有說出的內容還有很多,但不說出並非不知道,因為什麽都說等於什麽都沒說。

那麽,什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如果說上面講的是當今時代的愛情現狀,那麽下面講的就是當今時代的愛情實質或愛情境界。

其一,真愛。愛就一個字,不用太復雜,但是愛最需要的一個字就是“真”,對你真才是對你好。“愛”就是接受一顆心,缺乏對一顆心的接受和包容,就會什麽都看不順眼。真愛需要承諾,而承諾需要信任,信任需要彼此的責任感,因此才有安全感。有位80後大學女班主任在群裏跟學生們說:“我找一個有責任心的好男人,將來成立一個幸福的小家庭,過自己想要的平淡生活,就滿足了。”真愛還不害怕殘缺,這個世界其實沒有百分之百的男性和女性,但是不要緊,哪怕我們只是百分之七八十的男性女性,我們也能談一場百分之百的戀愛,然後是百分之百的百年好合白頭到老。因為殘缺所以真實,因為真實所以完美。

其二,自由愛。愛不是占據,愛是一種自由。但這是一種親密的自由,彼此不打亂對方的空間與自由,彼此尊重對方的空間與自由,彼此甚至可以有一點不影響婚姻的小秘密,彼此也可以到各自的空間裏跟各自的朋友交流,以求更好地理解對方。因為愛是磨合,而不是取代。

其三,恩愛。恩愛恩愛,恩大於愛,把愛變為一種恩,這是典型的中國婚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