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女入胡 西夏毅宗皇後梁氏(附小梁氏)(第5/7頁)

自然,宋軍吃了這麽一次虧,到嘴的肥肉沒了,豈能甘心。宋神宗耿耿於懷,再度對西夏發動攻擊,這次他沒有直接一路殺過去,而是采取步步蠶食的方法,也就是“出寨進築”這種手段。之前宋朝對西夏的征伐一直失利,就是因為地形不熟,勞師遠征,容易陷入埋伏,救援不及。而這種以大兵團作戰,一步步建立戰爭堡壘的手段,會讓西夏的地理優勢一步步失去,而逆轉形勢。

講到對西夏的作戰,真的要提一提種氏軍,這個家族歷代在與西夏的作戰中成績卓越,從最早的種世衡到種放兄弟再到種師道,代代都有大功。沒藏太後的前夫野利遇乞,就是死於種世衡的離間計。而種諤則提出經營橫山的建議,也就是從銀州築城開始,然後一步步在已經占領的西夏領土築城,就能使“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其勢居高,俯視興、靈,可以直覆巢穴”。

所以從宋哲宗開始,在西夏沿邊步步推進,一口氣修了五十多個城砦,令得西夏方面的機動性步步喪失。宋神宗二度出手,這次不派老娘舅了,又派了一個看上去很厲害的給事中徐禧領兵。只可惜這位嘴巴和文才都很厲害的徐禧,卻又是個嘴炮,他想玩把大的,決定直接在夏、銀、宥三州界修建一座大城,叫永樂城。這個地方“三面皆絕崖而無水泉”,種諤當場反對,但反對無效。

當然永樂城地勢險要,如果修成,對西夏那是滅國之禍,所以西夏的瘋狂可想而知。梁太後發兵三十萬,傾國而來,徐禧完全無備,以七萬人應戰還舉止失措,最終永樂城完蛋,宋軍遭受元昊之後前所未有的損失。宋神宗兩番大敗,不再西征。

然而,宋軍也不是吃素的,宋軍連番入境大戰,雖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卻也使得西夏喪土失地。更因為和宋斷絕了關系,以前元昊、諒祚在時所得到的“歲賜”,以及兩國互市交易,被全面停止。擱現代來說,這就叫做“經濟制裁”。

對於西夏來說,倒是不怕打仗,西北人剽悍,打幾場戰死幾個人根本不怕,但是經濟制裁就受不了。要吃沒吃要穿沒穿的,再加上連年戰爭,將國庫都耗幹了,又沒有撈到任何便宜,反而虧大了。梁太後雖然掌握了權力,但是對於民怨沸騰也是不能不去想辦法擺平的。因此,梁太後頻頻和宋人接觸,要求復交,宋對梁太後極度厭惡,表示除非皇帝秉常復位,否則不予和談。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西夏既然全面控制在梁太後手中,以誰的名義發表公告,其實都是出於梁太後的操縱。梁太後也是個手段靈活的人,於是在宋軍撤後,又拖了一年多,梁太後就放出兒子秉常,宣告皇帝復位,自己已經退居後宮,再以秉常的名義,重新向宋請和,稱臣納貢,要求解除經濟制裁,要求返還被占國土。在無數外交手段以後,互市交易恢復了,但被占國土沒有退回。但是,這場國內危機卻讓梁太後化解了。

雖然秉常名義上復位了,可是仍然只是一個傀儡而已,一切事情,仍由梁太後和梁乙埋一手遮天,發號施令。連他的皇後,也是梁乙埋硬把女兒塞進來的,將秉常的後宮之路也堵死了。

秉常的傀儡生涯,在極度憂憤和忍耐中煎熬著,但他沒有失去希望,他想自己還年富力強,總比老太後要活得長。而西夏國內,支持他的力量,也始終沒有全面退卻,陽謀陰謀,此起彼伏。此後一連串的死亡訊息,讓人感覺絕非正常。

1085年2月,國相梁乙埋死,梁太後令其子梁乙逋繼為國相。同年十月,梁太後死去,結束了她長達十八年的幹政生涯,謚號為“恭一章憲皇後”。次年七月,惠宗秉常亦死去。

如果說梁乙埋的去世可能是壽終正寢,那麽緊接著梁太後的死和惠宗的死,則更讓人猜疑這背後的權力爭鬥之激烈了,聯想到後面惠宗皇後小梁氏的死,則更容易理解這其中的非正常死亡了。

梁太後雖然死去了,然而西夏梁氏的故事,卻沒有就此結束,人們在談起梁太後的時候,通常還會提到她的侄女,惠宗秉常的皇後,小梁太後。

那是梁太後的一個復制品,不但繼承了她的權力和野心,也繼承了她的無情和瘋狂。

所以,我們也把小梁太後的故事,附在這個故事後面,繼續敘述梁氏家族的覆滅。

在惠宗秉常死去以後,他的兒子,三歲的乾順繼位為皇帝,自然一切事務,還是操縱在太後小梁氏和其兄梁乙逋的手中。

如果說梁太後和哥哥梁乙埋是操縱權力的好搭档的話,則下一任梁氏的組合,國相梁乙逋和其妹小梁太後的合作,從一開始就顯得無法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