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葛覃(10)(第4/4頁)

等到知名學者們都來了長安了,按照之前計劃的,開始分派任務,成立不同的工作組。

簡單來說,像是一些著名的經典,如《尚書》、《易經》、《春秋》之類,會有各個治這一經典的名士共同編訂,他們帶來的學生就是自己的秘書,輔助他們完成工作——劉徹當然知道,他們內部協商編寫內容的時候能打起來。但劉徹不管這個,他只要最後的結果能在期限內得出來。

最後的成品當然要審查,這是有劉徹信任的學者來做…而一些特別重要的經典,劉徹甚至會自己看一遍最後的成品,以確保裏面沒有他覺得不妥當的內容。

而一些不那麽重要的書籍,審查上面則放寬了很多。起編訂者也大多是在這方面有名氣的兩三學者合作——這些學者甚至大多在別的經典編寫組有工作,不能專心於此。

當然了,雖然審查放寬了很多,質量卻是不能放松的…推動這個計劃的陳嫣希望這是一個經典系列,所以希望除了那些經書典籍得到高質量的編訂,地位稍低的書籍也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版本。

她的希望劉徹是了解的,這本來就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更何況劉徹自己也追求完美,所以也就被他貫徹了下去——下面的人知道劉徹的心思,自然知道該怎麽操作,讓編訂書籍的人重視起來。

“近日,獻書者也甚多呢!”陳嫣挑揀著一些好話說,而且這也是實話。

其實漢室從很早以前就從民間征集一些書籍了,各家要是將藏書抄寫獻上,都是會受到嘉獎的。這事年年都在做,也有一些效果,但到現在,該獻的人都獻了,剩下的人估計都是沒有獻書的心思的。

這是一件讓人撓破腦殼的事情,當初秦始皇焚書歸焚書,也不可能真的做到趕盡殺絕,民間其實還是有一些遺留。

如今很多書籍官面上是散失、殘缺了,但實際上民間還有存續。然而知道歸知道,朝廷總不能派人去挨家挨戶抄家,將自己想要的書籍給找出來,然後上交給國家吧?

然而,最近趁著編書這個大新聞刷了全國人民的屏,不少人真的獻書來了。特別是一些傳承很久的大家族,大概是看出了什麽風頭,這個時候也做事乖巧了起來。

對於編書工作組來說,這些獻書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了!畢竟編書工作組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將殘缺,甚至失傳的書籍恢復原貌,至少是大概恢復。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後面的整理、注釋工作就更無從談起了。

“不過是這些人見機快而已。”劉徹輕輕哼了一聲,看起來是不太滿意的樣子,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心情不好,只是在裝模作樣罷了。

陳嫣輕輕一笑,正準備說什麽,擡頭看到不遠處貼身婢女似乎很焦急的樣子——想來向她稟報什麽,但她這邊正和天子說話呢,實在不敢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