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木瓜(2)(第3/4頁)

也正如陳嫣預料的,事情談的很順利——很順利的意思並不是縣令大人將所有事情一口答應下來了,如果真的是那樣,他就不是開明,而是傻白甜、草率、輕信於人了!

談事情的過程中,顏異很少說話,每次只會在陳嫣談完一點點之後對前面一些事情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及一些建議。不得不說,他提的點都很‘切中要害’。正如陳嫣此前就有的判斷,他確實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真順利啊!這不是說她一說事情就成了,而是陳嫣說的每一條對方都是理解的,而且這些對老百姓的好處他也能看出來!還絲毫不排斥!

這是能夠交流的人!這個結論聽起來簡簡單單,但在公元前的西漢,陳嫣想要遇到這樣的人可不算容易!在官僚群體中認識就更難了!

本章節

談完了這些,時間還早,陳嫣就!就幹脆留顏異用一頓間食,就是類似下午茶一樣的東西不是陳嫣不想留頓正經晚飯,而是不方便。她請顏異來到了她在紅溪莊園的居所,而紅溪莊園在城外啊!顏異可是住在城內的。

一旦用了饗食再往城內趕,很有可能趕不上閉城,最終被鎖在城外。即使顏異是本縣縣令,也沒有再傍晚閉城之後再單獨為他開城門的道理——不是說不能操作,而是他為人正派,遵守法度,小事尚且不逾矩,更何況是開城門這樣嚴肅的事情了。

在等間食的這段時間,陳嫣讓人把之前她放在手邊的《易經》相關書籍,以及蓍草等物都收起來。

收拾這些的時候陳嫣忽然心中一動,道:“聽聞顏大人也是善治《易經》?”

這種話確實不好承認,畢竟《易經》是眾經之首,又是出了名的復雜困難。一個年輕人,就說他善治《易經》,說得嚴厲一些,都有捧殺的嫌疑了!

“未過譽的!”陳嫣得意地抿了抿嘴唇,笑著道:“問了好些齊地友人,皆是如此說的!”

在來到東莞之前,陳嫣並不是從來沒聽說過顏異的名字。只不過那之前顏異對於陳嫣來說就是一個大學者們多有誇贊的學霸,她自己也是學霸呢,兩人又沒有見過,對對方的名字自然也就是聽過就忘了。

最近見到顏異真人了,過去被遺忘的東西這才一點點被撿起來。

而後遊學生涯,自然是進步越大!

也就是因為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界人士,這才名聲不顯,不然的話,滿天下都會知道復聖顏子十世孫是個治《易經》的高手,已經雛鳳清於老鳳聲了!

本章節

這就像是王羲之字寫的太好,所有人就不記得他文章也特別優秀了。

身為官場上的人,而且官當的不大,年紀也很輕,學術界就不好吹他了。吹官場上的人已經有些讓學術界尷尬了,如果這是一個年高有德,名氣還大的老前輩,那倒是無妨,這年頭學術界和官場跨界的人士多了去了。可是偏偏是顏異這麽個小輩,好話!話實在是說不出口啊!

顏異沒有問陳嫣她口中的‘齊地友人’到底是誰倒不是他覺得陳嫣是胡編的,事實上陳嫣神態自然,況且也沒必要騙她這應該是真的。只是他並不很在意這個,最終也只是再次搖頭:“過譽”

陳嫣這次真的笑了:“顏大人太過謙了,邯鄲的商生也是如此說的呢!”

邯鄲商生,此人正是治《易經》的高手,劉徹曾經下旨請他去長安做五經博士。奈何他年老體弱,只能辭之不去陳嫣有幸曾經見過這位老人家,聽他說過一些《易經》,學術水平確實很高!

這些人說到《易經》治的好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首推顏異。

陳嫣興致勃勃地說起這些大師是如何說的,顏異只是靜靜聽著。

“這女郎識人甚多哩真認識這些大家麽”顏異身後的小僮仆嘟嘟囔囔。因為顏家本身就是詩書禮義傳家的書香門第,他這小僮仆也不同於一般,一些東西,比如說天底下那些各個學派的大人物,他也是能夠如數家珍的。

正如他所想的,一般人是無法接觸到這麽多大家的,如果是個女子,就更難了——除非真的不是一般人。

大概從戰國時期開始,對《易經》的解釋就已經變了——《易經》全是關於命理的卦象、爻辭!最開始無疑就是本算命對照書。但就是從戰國時期起,不斷的有相關學者對《易經》進行解讀。

不得不說這其中很多解讀是過度了的,是超出了原本作者的想法了的。

本章節

其實說到這一點,先秦時代的經典大都有這種情況。‘微言大義’,一部《左轉》被一個字一個字地解讀,這不是過度解讀什麽是過度解讀?

《易經》在這一點上做的尤為突出,最終自成體系,硬生生地將一部占蔔書變成了哲學專著,到處充滿了哲理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