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憤青阿瑟

小憤青阿瑟。維塔麗暗笑,他身上那股對什麽都看不順眼的憤懣不平,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憤青”;這種憤怒出自對社會階層的壓迫性的本能覺悟,但他的層次還沒有高到要為之做出改變或是奉獻,只是單純的為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階層而憤怒,覺得世界對他不公平,實際他也並不知道要怎麽改變現狀;

他的創造力來自於那股憤懣,現在還有,將來也會繼續存在,體現在文字中,就是那股兒永不磨滅的銳利和輕靈;安於現狀的人不會有這種憤懣,更多的人則是被殘酷的現實打敗、拖垮;他還沒被生活打敗,現在又過的還不錯,朝著自己的理想越來越接近,也許他的文字風格以後會轉變,轉變也是正常的,將來,只會越來越好。

她充滿希望。

*

克羅斯瓦莊園的短暫行程對蘭波兄妹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進修。阿瑟與福樓拜每天晚上吃過晚餐之後就會到吸煙室裏聊天,他們什麽都聊,從文學、美術、音樂,到戲劇、歌劇、舞蹈,1848年大革命,1870年普法戰爭,拿破侖一世,拿破侖三世,第三共和國,君主立憲制;福樓拜對政治不感興趣,恰好,阿瑟也對政治沒什麽敏感,他們的話題沒有超出法國國界,頂多有時候聊到英國,其實討論範圍是挺狹窄的,但也能聊上很久了;

維塔麗也會參與他們的聊天和討論,她的量比起同齡人來說大得多,在佩斯泰爾先生家學的也是偏文學的課程,學拉丁語和寫作。她的詩歌寫的很一般,缺乏阿瑟的那種銳利的靈氣,但文學理論學的不錯。佩斯泰爾先生很保守,大概也是怕學生家長對課程不滿,沒讓學生們讀過福樓拜和雨果的,倒是讓他們看過大仲馬和喬治·桑的(當然也不會讓他們讀小仲馬的《茶花女》)。

她把自己寫的關於喬治·桑的代表作《康素愛羅》的小論文拿給福樓拜看,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寫給中學教師看的作品分析論文,沒什麽新鮮內容,就是把老師講解的東西換了一個說法又寫一遍。福樓拜要她重寫一份,用自己的語言。

她重看了一遍《康素愛羅》,隨後花了兩個小時時間,重新寫了一篇小論文,分析人物以及寫作技巧和文字風格,和主題思想。

幾天之後又寫了一篇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小論文。又寫了一篇分析喬治·桑與簡·奧斯汀的性格不同、導致兩位作家的文風截然不同的小論文。並且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命題作文寫了一個1500單詞的小習作。

和生性浪漫情人眾多的喬治·桑相比,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簡·奧斯汀過著修女似的生活,兩個人的性格從本質上就有著不同,只有過短暫戀情的奧斯汀反而更為相信愛情——當然也是有著先決條件的——喬治·桑的作品則始終有一種“求而不得”的心態;作家們用文字講述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愛情”是不變的主題。

福樓拜認為蘭波兄妹都缺乏對人生的體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太年輕了,阿瑟稍好一點是因為他年長幾歲。阿瑟沒有對導師說過跟魏爾倫的事情,福樓拜也沒去打聽過,他的社交圈相對狹窄,不是很了解那些青年詩人。

總之在福樓拜看來,這是一個年輕而有才華的文學少年,詩歌體現了他思想中的閃光片段,散文詩充分表達了他的靈思,他那套“通靈者”理論福樓拜部分的表示接受,認為他很有自己的主張,這在文學創作中也是必要條件;

至於維塔麗,她還年輕,習作相對稚嫩,她更適合的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找一個“點”,由此構造一個故事,講述一個人物的“性格”;福樓拜認為寫“故事”首先是寫“人物”,你要塑造一個令人信服的人物,這樣你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在你的故事中,身為創作者的人需要“高於並無可爭辯地淩駕於筆下之物”。

*

蘭波兄妹在克羅斯瓦莊園住了15天。

本來只打算住10天的,但在他們預定離開日期的前兩天的淩晨,4月8日,卡羅琳太太突發腦淤血,等到仆人清晨發現的時候,她已經死亡幾個小時了。

福樓拜悲痛萬分,長跪在母親床邊。

克羅斯瓦莊園現在沒有女主人,維塔麗只得負擔起臨時責任,讓管家去找醫生和當地教堂神父,問要給什麽親朋發通知,寫了簡短的信件,叫仆人送出去;距離較遠的親朋則發電報;她沒有料理過葬禮,很多-->>

事情要問管家和神父,福樓拜把母親的錢匣子給她,以供她安排各項事務。

福樓拜的外甥女卡羅琳·康曼維爾是半夜12點多到的,她是個纖弱的**,由丈夫康曼維爾陪同前來。她顧不上休息,剛到莊園便去了外祖母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