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2頁)

呂文友情贈送的這套就是一個與明夷條件大概相似的少年,是洛陽一個和他有些關系的商人兒子,這次跟他來雍地本是為了混個前程,只是也不知在兵亂中是生是死了。

這正是明夷現在急迫需要的,便也不再客氣地收下了。

秦國已經容不下他們這些呂不韋余黨,司空馬、呂文這一行人打算去趙國求生存。

看著馬車在雜草荒蕪的土路間漸行漸遠,明夷轉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平定了叛亂之後,秦王就應當要回到鹹陽了,就沖臨走時放的那波嘲諷,嬴政恐怕把自己千刀萬剮的心都有了,肯定會搜索追捕。

所以,這時候在往鹹陽走就是死路一條。

明夷思考片刻,決定向巴蜀之地走。

當初想方設法從火海裏搶救出來的那點棉花種子,明夷現在還隨身帶著,只是棉花種子最多也就三年的保質期,再不種植,恐怕一個能發芽的棉花都沒有了,如果是那樣也就太可惜了。

這個時代的棉花應當還在印度那邊,雖然明夷不清楚這點種子是怎麽樣從印度傳到緬甸、緬甸傳到百越、百越又傳來楚國的過程,但也明白它的重要。

如果再不播種,恐怕有生之年都沒有機會見到棉花了。

其實嚴格來講,棉花最好還是應當在氣候溫暖的南方種植,然而現在再花小一年時間跑去楚國不現實,幸好巴蜀之地氣候濕熱溫暖,也可以勉強種植。

在一個小縣城裏說自己是被強盜搶劫的難民,然後買了男子服裝換上,按著身份證明改掉名字以後,明夷就開始一路南下。

在過渭水時體現了一把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羊皮筏子後,明夷就開始走蜀道入巴蜀之地。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現在明夷親身體驗了一把這句話。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明夷並沒有走一整個蜀道,而是只走了古蜀道那一段路,還特意跟隨了有幾十年經驗的老商人。

但即便如此,因為冬日大雪難以行走,明夷也耽擱了數月時間才成功進入巴蜀之地。

在蜀道走,和爬陡峭的華山也沒什麽區別了,反正都是在百米懸崖壁上攀爬,腳下只有一條尺寬的小道。

當緊貼著石壁,然後向下看陡峭懸崖時,明夷忍不住頭腦一陣眩暈,突然想起了劉邦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怪不得要聽張良的話暗度陳倉,然後不走更近的子午棧道!

棧道這是人走的!

這麽狹窄滑膩的路,還有狂風和懸崖,一路上連個可以扶手的殘破木欄杆也沒有,幾十萬大軍怎麽過棧道!

怎麽過!

當成功到達巴郡以後,明夷不用照鏡子,都知道自己黑了、瘦了、醜了,更像男人了。

一起同行的商人到是對她這幅形象非常欣賞,拍著肩膀大聲說道“這才像個大秦的堂堂男子!哪像幾個月前,一副女子般的弱不禁風之態!”

明夷“……”真是謝謝你的誇贊了。

商人說道“我把丹砂賣了的錢款交給我家主人,你可要跟著去拜訪一下?”

明夷拒絕的話還沒有說出口,商人就又繼續說道“……我家女主人巴清可是巴郡數一數二的大富豪,尋常之人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