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國(1)

去歲董卓進京,廢帝另立,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

李澈躺在一把竹椅上,整個人昏昏欲睡,一點都不想理董卓又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

聰明的人千篇一律,蠢笨的人各有蠢法。

他醒在一處名為廣陵郡的地方,這一次的輪回要比他之前幸運得多,阿凝就在他身邊,雖則年紀小了些,約莫十二三歲,武功也大不如前,但對他來說倒是沒什麽,只是這一次的世界顯然要比以往惡劣得多。

有些像隋末那一回。

經歷過盛世,中興,大漢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接連幾代昏庸之主後,終於等來了一個董卓。

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戰無不勝的西涼鐵騎來了,一來就平定了京師動亂,並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下一個動亂,威逼太後天子,動輒殘殺官員,卸除京師附近兵力,大舉囤兵,近來準備移都,意圖進一步建立自身威信。

照這個趨勢下去,離取而代之的那天不遠了。

但李澈看著看著,漸漸發現這個董卓可能有些智力上的障礙,舉凡人主,恩威並施是基本技能,董卓立威立得滿朝文武聞董色變,卻極少施恩,他幾乎把所有的能夠利用的人才全都得罪了個遍。

膽子小些的忍著委屈替他做事,膽子大點的全都蹲在牢房裏,其中除了一部分寒門子弟,還有許多士族出身的讀書人。

這就厲害了。

至少李澈從沒聽說過拒絕朝廷征辟要下大獄的先例。

京師遠在洛陽,董卓準備遷往長安,短期內和廣陵沒什麽關系,但李澈如今的主家,士族出身的廣陵太守張超卻覺得應該未雨綢繆,他人高膽大,再加上兄長張邈也是一方太守,兄弟倆合兵等同一個州,導致兩人都很膨脹,覺得建功立業的機會要來了。

李澈能勸住張超,卻覺得沒這個必要,大不了帶兵長安一月遊。

他不擔心張超的安全,是因為和張家兩兄弟打著一樣念頭的人有許多。

這時節地域來往不便,一方父母官就能頂個土皇帝,加上種地吃不飽肚子,成年的男丁大都願意當兵吃糧,畢竟餓死是死,戰死也是死,至少還能飽肚子,幾家地主豪強湊一起就能拉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導致大家都很膨脹,倒不止張家兄弟。

雖然董卓智力有障礙,但李澈倒不覺得他會被草台班子推翻,畢竟這人帶兵經驗豐富,即便是最膨脹的時候,也知道把兵力囤積在身邊,身經百戰的西涼鐵騎對上一群盔甲兵器都不一定湊得齊的農民兵,以一敵十決不是虛言。

這會兒的武將大多會吹什麽百人敵,千人敵,倒也不全是吹,軍中一日兩餐粗糧,除了慶功不見葷腥,士兵多半幹瘦無力,而武將大多被主家用精米好肉養得壯實無比,再配一副弓箭都射不穿的好盔甲,兵器在手,一個照面打死幾個人不是問題。

所謂勢不可擋,一旦見血死人,就會有更多的人心生怯意,打死十來個,跑了百十個,是這會兒的戰事最常見的情景。

李澈眯了一小會兒覺,剛要睡著時,外頭忽有人大聲嚷嚷起來,他有些厭煩地睜開眼睛,來的果然是張超。

張超三十四五年紀,生得人高馬大,濃眉粗眼,倒比不少花架子的武將更有氣勢,李澈也是來了有一段時間才投的他,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而是那些更好的選擇看不上他。

這倒不是笑話,許多占了地盤的郡守州牧一類用人更樂意用那些士族出身的子弟,諸如潁川四姓,吳郡四家之類,像李澈這樣沒來頭的寒門子弟是很不吃香的,為了盡早吃上飯,李澈這才主動投靠了張超。

張超為人不錯,雖然有些這時士族子弟的通病,對底下人不大體恤之外,對於謀士門客還是十分客氣的,李澈把他當成短期飯票,態度卻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見李澈睜開眼睛,張超連忙笑了笑,把手裏一份布帛遞給他看。

張超雖然是士族子弟,倒也不是太過鋪張,用布帛純粹是李澈不喜歡竹簡,幾次過後,張超也只得妥協,拿給李澈過眼的東西全都是記在布帛上的。

李澈接過布帛,見上面粗略地記了一些征兵事宜,還有他先前說過的一些規矩,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

張超挺了挺胸膛,說道:“按照先生的說法,征到精兵九千,明日起就去操練,先生可還有什麽要交代的?”

李澈費解地看了看他,說道:“正好,這幾日暫時不要操練,先把人集合起來大比,傷殘不論,挑出一批百十人的好手,如果有武將的苗子就更好了,這些交給府君去辦,沒有問題吧?”

張超連連點頭。

李澈把布帛仍舊遞給他,忍了忍,還是忍不住說道:“下次這樣的事情,不必特意拿給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