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第2/3頁)

被太後這麽一點,葉卿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系。

她先前已經給葉尚書分析過這治水一事的的諸多弊端,葉尚書不惜瞞著她也要接這門差事,不難看出葉尚書也被治水背後的利益給迷惑了。

治水能被稱作肥差,其中能撈的好處肯定就不少。

如果在把差事辦得漂亮,管你撈多少好處,皇帝都會睜一眼閉一只眼。

但若是只撈了好處,卻把事情給辦砸了,皇帝心中不惱怒才怪。

太後沒貿然去求皇帝,就是不清楚也清楚葉尚書在這次治水中有沒有貪墨,若是貪了,貪多少。只有弄清楚這些,才能估量葉尚書會被降何種程度的罪。

就算葉尚書真的死在了這次治水中,蕭玨不再追究葉尚書的失職。太後也得在最恰當的時機,給蕭玨助力,這樣才能讓蕭玨記住葉家的恩情。

水患之後良田盡毀,百姓一定會短缺糧食,屆時朝廷必然得開倉放糧。

但這幾年收成都不好,朝堂的糧倉還得供給雁門關外的軍隊,必然不敢大量放糧給災民,只會保證他們在一個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狀態。

葉家在這時候供上糧食和銀錢,就算是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

治水失利有天災人禍的原因,但獻上糧食和銀錢這一舉,卻全是人為。

葉卿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太後啊,把什麽事情都看得無比透徹。

她對葉尚書這個便宜老爹沒甚印象,說得冷血一些,葉尚書若是真貪墨遇害了,她是半點不會同情的。

但現在比較操淡的就是,葉尚書若是完蛋了還牽連上葉家,屆時所有跟葉家沾親帶故的怕是都得蹲大獄,她跟太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太後現在所做的,就是盡全力保住葉家。

回到昭陽宮,葉卿就命人清點了她的庫房,

因為她自幼在宮內長大,從小得到的賞賜就有許多。

她的庫房裏也大多都是金貴玩意,真金白銀倒是沒多少,葉卿讓紫竹把她庫房裏的所有東西都按白銀折價計量,零零碎碎算下來,葉卿發現自己庫房裏能拿出九萬兩紋銀。

雖然知道葉卿這是為了救葉尚書,當看著葉卿讓人把庫房裏所有東西打包裝箱,紫竹還是肉疼得快哭了。

籌備好銀子,其余事情有太後張羅,葉卿倒是又閑了下來。

她尋思著,葉尚書的事,跟楊相應該也脫不了幹系,畢竟是葉尚書搶了原本屬於楊相那一黨的肥差。

葉卿之前就讓紫竹打點了朝堂上伺候蕭玨茶水的小太監,而今整個後宮的妃子,叫得上名號的除了皇後就沒別人。小太監自然也想巴結皇後,所以紫竹在跟小太監買消息時壓根就沒費什麽力氣。

第二日去長壽宮請安的時候,葉卿就命人把自己庫房的東西全搬到了太後那邊去。

太後說了江南水患的事,又點了幾句後宮得減少吃穿用度,大有讓讓妃嬪們籌錢救災的意思。

妃嬪們一看葉卿這送過來的幾十口大箱子,嘴都快氣歪了,皇後出了這麽多,她們若是出少了,怎麽都說不過去。

最後妃嬪們籌集出來的銀錢都成了一筆可觀的數目。

葉卿從太後那裏回到自己的昭陽宮,恰好得知皇帝早朝了下了,依然留了幾個大臣在禦書房議事。

早朝上發生的事,伺候蕭玨茶水的太監都一五一十告知紫竹了,紫竹又轉告葉卿。

楊相上奏讓蕭玨懲處葉尚書,不論生死,都該革除官職,葉家男兒再不得入仕。

楊相在朝堂上黨羽眾多,他這樣一說,自然有不少人附和。

最終站出來為葉尚書說話的只有一個李太傅,李太傅跟葉太傅曾是摯友,他乃清廉之臣,門下學生雖不多,但在朝廷中極有威信。早年間朝堂全靠李太傅跟楊相持衡,只是近幾年楊相黨羽愈發多了,才有些失衡。

二人在朝堂上很是唇槍舌戰了一番,最終以蕭玨發了脾氣退朝告終。

*

蕭玨這幾日忙得腳不沾地,他昨夜跟幾位大臣商量了一宿要不要放糧倉庫存的軍糧,最終還是沒能商議出個結果。

今早下朝後太後就命人送來了宮妃籌集的銀錢和葉家的幾處米糧鋪子。

京城裏富得流油的是鹽商,但鹽商背後都有世家支持。

葉家很聰明,知道自己在販鹽生意上肯定做不過那些高門世家,所以一門心思做了米糧生意。

有了這批銀錢和米糧,他的確能緩解一番燃眉之急。

蕭玨的目光掃過宮妃的募集冊子時,看到昭陽宮那厚厚的一冊,他翻完之後眉頭就蹙了起來,喚來安福:“把皇後的東西退一半回去。”

安福知道蕭玨這些天為了江南水患的事情殫精竭慮,他有些為難的道:“陛下……這冊子都是在內務府登記過了才送過來的。”若是給皇後退回去一半,那差的部分去哪裏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