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元春雖然一把年紀了,但由於生活環境比較‘單一’,她其實對一些事情並不是很懂。彤語出身布衣人家,對普通小老百姓的苦難和無奈卻再清楚不過了。

她家原是賣豆腐的,在街口擺著個豆腐攤子。小本經營不過是掙個糊口錢,然而街面上三教九流各種各樣的事,見的太多了。

就說這個婚事吧,彤語之所以會同意的那麽迅速,見好就收,還不是因為她知道這件事情無論怎麽樣吃虧的都是她和元春。

元春請來當今做主確實是解了眼前的危局,她也可以順利出宮。但那之後呢?

之後的日子不過了嗎?

皇貴妃一直沒熬成皇後,但卻是攝了六宮事,是後宮真正說一不二的主子。元春在人家手底下生活,不夾著尾巴還要跟她對著幹不成?

如今內務府那邊總是捧高踩低,跟紅頂白,每每送來的份例雖然等級還是那個等級的份例,卻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這要是得罪了面前這位皇貴妃,怕是以後的待遇更不如之前了。

元春在宮裏會受的苦,彤語一想就能想到,元春自然也能想到這樣的後果。但她卻仍然堅持這麽做,這份心意彤語明白,但卻不會叫元春熬這個苦。

再一個,這個苦,元春就算是吃了,那也是白吃。

為啥這麽說呢。

因為彤語很清楚,就那位大叔,哦,是四皇子,就四皇子的性子,她接觸過的和聽說的一些事,也不像是那種容易放手的人。

元春希望她能嫁到家世清明的人家,最好夫婿是那種秀才舉人的。可問題來了,就四皇子插在那裏,她出宮後真有人敢娶她?

旁的不提,只要放出風聲去。一是沒人敢和四皇子,當朝的隱形太子搶女人,二來怕是也不會有人覺得她還是什麽清白姑娘了吧。

就算有人不介意,敢頂風‘做案’,那得罪的四皇子,將來要是順利登基為帝,娶她的人前程不要了嗎?

估計不用四皇子做什麽,給他穿小鞋的人就能從東城門排到西城門。然後在外面氣不順了,再回家朝她撒氣。就像小時候前院姓張的那戶人家。

那家的情況跟她現在也不差什麽了。哦,若說錯了,她這裏礙事的是四皇子母子,前院那家得罪的是某個有點家底的有錢商戶。

有錢商戶尚且能讓人吃不少啞巴虧,更何況是皇子了。

……

所以擺在彤語面前的其實就只有一條路可選。

既然只有這麽一條路,那就必須讓利益最大化。

將她當女兒一樣教養的娘娘最喜歡聽她說宮外的事……她應該是極想要出宮的吧。

元春幼時除了親戚家裏便只去過幾回城裏的觀音廟,之後進宮,除了那年避疫出去了一回,仿佛就沒出去過了。對於外面的世界,進宮前聽緋歌真真假假的胡說一通。之後便是聽彤語回憶了。

緋歌專注吃喝玩樂數年,她能說的以及她會關心的,幾乎都不離這幾樣。而彤語那裏,她進宮時年紀並不大,就算是家常裏短,能說的也有限。可就是這樣反反復復,東扯出一句,西扯出一句的宮外往事也叫元春聽得津津有味。

哦,抱琴也會說幾句。

不過抱琴這個元春的貼身大丫頭也沒比元春好到哪去。畢竟這位的功課不比元春輕松。她所能說的不過是從榮國府的角門到後街榮國府下人聚居的這條路上會遇到的事罷了。

彤語有了必須留在宮裏的覺悟後,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要送元春出宮。但後宮裏的事瞬息萬變,她得寵還罷,若不得寵自然也會牽連到元春。這樣一來,元春還要留在宮裏跟著她一起過提心吊膽的日子,那這輩子還有什麽盼頭。

若有辦法……能出去一個是一個吧。

於是彤語旁的要求沒有,就是希望皇貴妃能夠送元春出宮。

送元春出宮的方法有很多,嬪妃帶發出家,避居皇宮寺廟或是其他有名氣的庵堂都可以。

當然了,一般情況都是犯了事的嬪妃才會有這等待遇。反之若是啥事都沒有,嬪妃還想要棄皇帝而去,那絕對是讓皇帝臉上無光的事。

彤語的意思是希望皇貴妃想辦法用極有身份和體面的方式送元春去一處遠離京城的庵堂修行。

宮裏每個月都要給元春發份例,一應侍候的宮人太監侍衛也不能少了。再有元春到底是皇妃,也是一宮主位,有救駕之功的人,所以庵堂那邊不能對元春不敬,不能失了尊卑秩序……

彤語想只要遠離京城,遠離皇宮。夜裏宿在庵裏,白日出門逛逛也便宜。至於將來……反正時間長了,想做什麽還不是元春自己做主。

想法很好,也很周到。在彤語將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說完,就連皇貴妃都有些羨慕元春了。

這小算盤打的,不似親生的更似親生的了。